本報訊 北京市2006年藍天目標目前已擺上日程。按照規劃,2006年要實現65%的藍天目標,這就意味著2006年必須至少達到237個藍天,比2005年的63%要多7個。對此,北京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在新的一年里工地開工率、汽車保有量、能源消耗量同時增加的情況下完成目標,這多出的7天將是艱難的7天。”
2005年12月21日,北京市提前10天實現當年藍天目標。面對這一成績,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說:“這只是新的攻堅戰的開始。”
面臨更大的壓力,但北京堅定地履行著2008年“綠色奧運”的承諾。雖然目前北京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并沒有根本改變;工地高開、復工率將持續到2008年;快速增長的機動車已成為最新最大的污染源。但北京環保人有信心逐步推進藍天目標,到2008年,把一個天更藍、水更清的新北京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據介紹,北京從1998年“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截至2005年,藍天數實現了從100天到234天的跨越式增長。但細心的人可能發現,開始的5年北京的藍天數是以5%的比例增長,從2003年把目標定在了60%以后,每年遞增的速度就放慢下來,2004年增長了2%,2005年則僅僅增長了1%。
從60%到62%、63%,雖然增長比例不多,卻體現了北京環保局面對先天不利因素,在制定藍天計劃時實事求是的科學嚴謹態度。
諳熟當地大氣狀況的北京環保工作者深知,北京藍天目標的實現雖然離不開“人努力”,但“天幫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脫離實際情況制定目標,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近年來,北京每年建筑開、復工面積都超過1億平方米以上;機動車保有量全國最大,2005年已達250萬輛,并且每年都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整個城市的能源結構仍然是以煤為主。由此產生的燃煤、揚塵、機動車污染和工業排放物使大氣污染呈現出復合型特征。同時,北京三面環山的地理特征,導致在一年365天中只有60%是易擴散的天氣。
從2003年完成的219個藍天到2004年完成的229個藍天、2005年完成的234個藍天,體現出多年來北京環保工作者們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在短短幾年里,北京包括首鋼在內的上千家企業實現了停轉搬遷,4000輛公交車和幾萬輛出租車進行了更新換代,使用上了無污染的清潔能源,在2005年底率先在全國實施國Ⅲ標準,施工工地安裝上了高科技的自動監測儀。踏實的步伐帶來的是北京空氣質量連續7年得到改善。
從2003年以前藍天目標5%的增長速度下降到2004年、2005年的2%和1%,更體現了北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入攻堅階段以后面臨的艱難。從1998年全年有24周是四級重度污染天氣到2003年實現219個藍天相對來說要容易,但達到一年只有60%易擴散天氣這個臨界點后,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都需要環保人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