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UNEP發布最《新全球環境展望年鑒》指出減少空氣污染可帶來巨大經濟收益

2006-02-11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2月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第9次特別理事會暨全球環境部長論壇開幕第一天發布的《2006全球環境展望年鑒》指出,減少空氣污染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所需投資的6倍。這也是UNEP發布的第三部類似年鑒。
  《年鑒》是在綜合了美國和歐盟的研究,以及墨西哥城和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的實際經驗后得出這一結論的。《年鑒》認為,空氣污染減少后,社會用于治療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的開支會減少,農業及生態環境損失會降低,腐蝕性污染物對基礎設施及公共建筑的損耗會減緩。美國推行《清潔空氣法案》在1990~2010年間預計會帶來6900億美元的經濟利益;而圣地亞哥在推行其空氣凈化計劃的15年里共產生出40億美元的收益。
  《年鑒》的指標展現出一幅有關人類在管理地球環境方面進展的圖景:日益增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正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比如加速冰層變薄、冰川退縮等;然而,這些指標也表明,在那些采取了綠色行動的地方就會產生積極結果,例如,全球含氯氟氫的消費量持續減少,地球上能夠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保護的面積在持續增加。
  2005年出版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指出,在所調查的“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中,大約60%在退化或者被不可持續地使用,尤其是大約25%的商業化重要漁業資源被過度捕撈,全球25%的淡水利用超過了長期可獲得的供應能力。
  《年鑒》指出,由于人口增長和收入不斷增加,1961~2001年40年間全球魚類消費的增長超過3倍,從2800萬噸增長到9600萬噸。隨著大部分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撈,不少國家開始轉向海洋漁場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魚類和貝類的需求。海洋漁場固然可以滿足目前日益增長的需求,但需要可持續的捕撈作業以降低目前環境破壞的水平——海洋漁場中使用的肥料、獸醫藥物等污染了海洋,也導致疾病和寄生蟲的傳播,通過逃跑的養殖魚類,還會引進入侵物種。
  在能源和污染方面,《年鑒》也有不少研究成果。未來2/3的能源需求增長將來自發達國家,與此同時至少16億人不能獲得電力供應。
  發展中國家超過一半的人做飯和取暖仍然依賴包括木材、家畜糞便和農業廢棄物等在內的生物燃料,它們大多數在室內燃燒。由于燃燒不充分,導致室內空氣嚴重污染。室內空氣污染同不安全性行為、高血壓以及對瘧疾缺乏控制等一起被列為全球十大死亡(或過早死亡)因素,每年導致240萬人過早死亡。而來源于工業和機動車的室外空氣污染每年有可能導致80萬人過早死亡,其中65%在亞洲發展中國家。
  《年鑒》為此提出了許多解決思路:傳統的發電站在改進效率方面還有巨大空間,因為傳統發電站浪費了40~65%由發電產生的熱能,而如果把損失的熱能用于工業過程或作為地區供熱系統,將大大減少這些損耗;發展風能、太陽能以及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同時還著重強調了微型和小型水電系統在為農村地區提供所需電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使用像液化石油氣和煤油等更清潔的燃料,可以大大改善發展中國家室內空氣質量,從而為那些最脆弱的群體即婦女和兒童帶來巨大的健康收益等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