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明星企業別鬧環保丑聞

2006-04-28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今年初,國家環保總局對11家環境問題嚴重企業掛牌督辦,對10個違規項目嚴肅查處。這些企業大多都是當地的明星企業,它們對當地發展經濟功不可沒,但在污染治理上卻慢半拍,在創造財富的同時,把污染留給了群眾,在納稅上可謂是大戶,在環保方面卻是行動的侏儒。
  為什么對國家稅收貢獻很大的企業,在環保治理上卻舍不得投入呢?它們有的生產搶進度,治理慢慢來;有的業主幾易其人,污染還全無人顧。一句話:它們還沒有將保護環境、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當成企業自身的追求。
  國家明確規定,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必須實現達標排放,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必須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這些企業要么違法建設,要么遲遲不治,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其對環境保護的消極態度。比如,河南某金屬有限公司從建設到生產,始終與違法二字相連,在相關部門多次對其檢查通知、責令下,依然我行我素,其藐視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早已表現得淋漓盡致。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說得好:“我們的企業家們應該明白,有財富沒有責任,有資本沒有道德,有地位沒有良知,都是殘缺不全的社會力量。只有財富和社會責任的結合才能把一個賺錢機器變成一個富有影響力的階層,才能夠贏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只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忽視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則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社會的貢獻者。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傳人、美國風險投資領域的創始人勞倫斯·洛克菲勒最讓人難忘的,不是他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名次,而是他用大量金錢保護了大批國家公園,創立了美國環境保護協會和致力環保的洛克菲勒基金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現代市場經濟與原始市場經濟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競爭原則與法制原則并舉的,后者則只強調競爭原則。因此,納稅大戶絕不應是踩在別人肩膀上、以犧牲他人的生存環境為代價,造就環境污染的神話巨人;它還要認真履行環境義務,為人類社會的安全擔負起更多的責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