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復一年的落葉在樹林中鋪成厚厚的“養護層”:底部是經長年漚成的腐殖土,為樹根不斷輸送豐富的營養;中部為森林保存豐富的水分,營造濕潤的生存環境;上部防止水分蒸發。這實際上是大自然的造化,讓落葉歸根,樹木持續繁衍。然而,中國許多地區的農村至今保留著一個傳統習俗:收集林中落葉用于燒火做飯。這在許多年前人少樹多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生活手段,但在森林銳減、人口激增的今天,這一傳統習俗已成為影響生態環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該到摒棄的時候了。
筆者最近在廣西考察林木生長情況,深感落葉在森林保護中的重要意義。跨國公司斯道拉恩索廣西項目的造林專家反復向筆者強調落葉在養林護林方面的重要作用。這家公司在廣西植樹造林時采用了一系列先進的造林技術,如品種選優、科學育苗、打底肥、讓落葉養護樹木等,效果不錯。但讓這位來自異國他鄉的林業專家感到無奈的是:村莊附近的落葉常被村民燒火做飯而付之一炬,致使周邊林地因缺少水分和養分而退化。
據了解,美國環境政策專家伊麗莎白·邁格特的最新研究顯示,世界森林在繼續減少,目前森林面積只有近40億公頃,大約是陸地總面積的30%。自1.1萬年前出現農業以來,世界森林面積縮小了約40%,其中3/4的森林是在過去200年間消失的。
在我國,一些地方時常發生森林火災,究其原因,并不只是天災,實際上還有許多人禍的因素。例如,如果沒有落葉的保養和保濕,地面會變得越來越干燥。為尋找養分和水源,樹根會向土地縱深處伸展,而樹上的葉子照常揮發水分,這就使周邊環境越來越干燥,極易發生森林大火。
雖然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林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森林的恢復已經迫在眉睫。為此,各地農村必須摒棄收集落葉的習俗,讓其按照自然規律養護森林。實際上,沼氣、天然氣和太陽能等都是現代新型農民對燃料和能源的明智選擇,這樣既方便了自己,又有利于保護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