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煤電搭起煤炭、建材鏈廢水廢物都是資源
“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每年要產生大量的礦井廢水,經凈化處理后,可用于煤炭生產過程中的灑水滅塵及地面綠化灌溉,礦井廢水的復用率達到了67%。”西山煤電集團公司董事長薛山說,“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煤電企業,既是我們的目標,更是我們的責任。” 在煤炭洗選環節,公司投入3億多元對傳統工藝進行技術創新和改造,大面積使用國際領先的無壓重介旋流器洗選工藝。這一技術使精煤回收率提高了5%以上,這意味著每年可從煤矸石中多回收100萬噸精煤。 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每年產生礦井廢水超過900萬立方米。幾年來,公司先后建起了9個污水凈化站,7個選煤廠也全部建起污水閉路循環系統。經凈化處理的礦井廢水,用于煤炭生產過程中的灑水滅塵、矸石山的治理和礦山地面綠化灌溉等。礦井廢水凈化復用,每年可節約凈水600多萬立方米。 為了進一步突破水資源短缺的制約,西山煤電集團控股的古交電廠在全國首家使用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直接空冷技術。這一技術無需建造冷凝塔,不僅減少了土地占用,同時減少了水資源消耗。結合中水復用等配套工藝,與同等規模的濕冷發電機組相比,日節水3.54萬噸,年節水達1300萬噸。 早在1997年,公司就明確提出,要建立“煤炭—電力—建材”、“煤炭—焦炭—化工”兩條循環產業鏈,把煤炭資源的效用“吃干榨凈”。 以“煤炭—電力—建材”產業鏈為例,煤電循環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是建設燃用中煤的坑口電廠——古交電廠。電廠工程規劃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分三期建設。其主要流程是:西山煤電集團古交礦區的5座礦井生產的原煤,分別進入5座配套選煤廠,進行洗選加工;洗選加工出的精煤,主要銷給寶鋼、鞍鋼、本鋼、首鋼等國內大型鋼鐵集團,而產生的中煤、煤泥、矸石等副產品和廢棄物,則運至配煤廠進行均質配比,達到電廠鍋爐燃燒的熱值要求后,用皮帶輸送至電廠鍋爐燃燒發電;發電產生的粉煤灰和爐渣,最后作為生產水泥、墻磚等建材的原料。 ◆新華社記者 劉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