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亞太環境大會促進國際環境合作

2006-07-26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6月24日~25日,第十四屆亞太環境大會在日本琦玉縣召開,日本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作為會議主席到會并主持了會議,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韓國、蒙古、柬埔寨、老撾、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等22個國家的部長、副部長或高級代表參加。國家環保總局此次也派出代表團參加了會議,并在會議期間介紹了我國在城市環境管理、綠色GDP和干部環境政績考核等方面的經驗。
  通過積極參與大會并發言,有助于樹立我國積極的環境大國形象,推動我國參與區域環境合作。同時,還使我們學習并了解到亞太國家在推動公眾和社區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了解到有關國際組織開展的項目。
  中國留學生獲環保論文獎
  日本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在開幕式致辭,介紹此次會議的3個議題:“激發民眾環保行為”、“促進社區環境保護”和“推動亞太國家合作”。日本前環境大臣介紹了在大會前舉辦的“世界環境非政府組織研討會”情況。開幕式上,小池百合子還為4名亞太環境會議外國留學生“減緩全球變暖”論文比賽的優勝者頒獎,其中兩名中國留學生獲得了優勝獎。國家環保總局國際司副司長唐丁丁受邀為中國留學生頒發了優勝者證書。
  議題一:激發民眾環保行為
  小池百合子在會議上介紹了日本開展“涼爽西裝”(coolbiz)和“家庭環境部長”活動。“coolbiz”活動主要內容是:號召民眾不打領帶,穿著舒適涼爽的衣服上班。夏季控制室內空調溫度在28度,以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議也倡導亞洲國家發展民族傳統服裝,減少空調的使用。“家庭環境部長”活動旨在倡導家庭主婦采取環保節約的生活方式。日本環境省已為全國130萬“家庭環境大臣”頒發了證書。
  新加坡代表介紹了開展節約用水的舉措,鼓勵民眾購買節水產品。通過有效的法律與經濟措施,激勵民眾采取環保節約的生活方式。
  通過介紹與討論,與會者認識到亞太地區有許多有關節約、保護環境的傳統文化,需要倡導民眾開展節約環保的生活方式,通過民眾的力量促進可持續發展。
  議題二:促進社區環境保護
  根據會議議程安排并應大會主席的邀請,國家環保總局國際司副司長唐丁丁在大會討論中介紹了我國開展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情況。與會代表對中國開展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有關指標體系,特別是綠色GDP理念表示興趣。會議代表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開展綠色GDP方面的有關情況。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代表提出了“綠色增長”的概念,認為經濟增長需要自覺的、長效的綠色手段,比如“3R”循環經濟。
  會議代表提出,環境保護工作需要調動地方政府和社區的積極性,促進并方便政府部門與社會團體的合作,組織實施有創造性的環境保護措施。
  議題三:推動亞太國家合作
  與會者強調推動亞太國家合作的重要性。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需要加強區域和次區域的環境合作,以引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污染物的跨界轉移,需要加強區域間的環境合作,開展環境監測、早期預警等。
  會議倡議亞太國家在“信息”、“技術”和“人力資源開發”領域擴大合作。“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是環境管理與產業的關鍵工具;“技術”是亞洲環境產業的催化劑;“人力資源開發”培養環境保護先鋒力量。
  會議認為亞太環境大會是促進本地區環境與發展對話的重要平臺,為區域各國高層環境領導者交流環境管理先進理念和介紹環境有效措施提供了機會。今后的合作需要與亞太地區更廣泛的合作者結成伙伴關系,比如與APEC的合作。
  思考和建議
  我國積極參加了區域環境合作對話,從政治意愿上已經充分表達了中國推動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決心。但目前區域環境合作機制眾多,需要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參與。亞太環境大會作為一個政策交流高層平臺,我國的參與有利于介紹我們在環境政策和管理方面的經驗體會,并了解與吸收其他國家的管理措施與經驗。
  利用政策交流的機會,為今后的區域環境合作做好基礎工作。此次會議上,我國代表團提出了綠色GDP的觀念和措施,與會者認為這是我國環境政策的創新,并適合亞太其他國家應用,希望進一步了解有關綠色GDP情況,建議在適當時機進一步向亞太區域國家推廣這一理念并介紹我國所開展的實踐情況。
    
  背景鏈接
  亞太環境大會是由日本政府于1991年發起的部長級環境與發展論壇,每年在日本舉辦一次。會議代表由亞太地區國家的環境與發展部長級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和專家以及非政府組織及區域環境研究機構專家構成,其目的是為了推動亞太區域政府和有關機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對話和長期合作,以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