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4日),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在南京開幕,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會上長三角地區科技工作者結合天氣、氣候等8項業務技術研究與應用最新成果,開展了學術研究和學術探討。
據了解,1961年以來,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溫度呈上升趨勢,其中上世紀90年代增溫幅度最大,年平均氣溫比上世紀50年代上升了0.9℃,年降水量總體上略有增加。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專家利用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三種技術模式,對未來50年的氣候變化做出了預測,而三種模式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未來50年長江三角洲地區氣溫會明顯上升,升幅將超過上世紀90年代。
根據三種技術方式的預估結果,2000年至2050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平均氣溫,將比1961年至1990年氣溫的平均值升高1.19—1.79℃。其中本世紀30—40年代的年平均氣溫上升速度將最快。
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到205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10至20厘米,因為海水的涌過,長三角地區土壤的鹽堿化程度可能提高,到時江蘇地區一些耐旱的植物如山芋、玉米、棉花的生長環境可能大不如前,一些耐寒物種可能滅絕。另外,從降雨量來看,未來50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年降水量將呈增加趨勢,增長最快的時段也將出現在本世紀30—4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