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的是在2006年,我國建成了電廠脫硫能力7000多萬千瓦,超過了此前10年我國電廠脫硫能力建設的總和。憂的是“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污染物削減的任務在2006年沒有完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降反升。
環保部門的數據是,預計2006年,在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0萬億元、增速10.5%的情況下,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這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將增長1.9%和2.4%,而按照“十一五”規劃的約束性指標,這兩項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同比應該下降2%。
周生賢擔憂的是,“十五”期間污染物總量削減就已經是所有國民經濟指標中惟一一個沒有完成任務的指標,如果在“十一五”剩下的4年里沒有強勢措施的話,環保目標有可能重蹈上個五年計劃的覆轍。在今天舉行的全國環保工作會上,周生賢說,未來4年,在污染物減排的推進上環保部門沒有退路。
周生賢認為,2006年環保減排目標沒有實現至少有4個原因:本應淘汰的落后生產力沒有退出市場;前幾年審批的一些重污染項目去年開始運行;治污工程從投入到運行發揮效益還需時日;企業違法排污和環保部門執法不嚴現象依然作祟。
周生賢說,目前有15個調查組正在全國各地進行調研,一方面既要對各地減排目標的完成數據進行核實,另一方面更要分析各地究竟為什么沒有完成任務。結合調研的結果,今年上半年環保部門要將主要污染物削減的任務分解落實到縣一級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完善的減排指標體系。
周生賢今天還透露說,從今年開始,環保部門將聯合相關部門每半年公布一次全國和各地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況。他特意聲明,從今年起,任何地區未經國家核準不得自行公布減排的數據。而業界評價說,減排數據由國家部門核準發布,意在擠出各地減排任務數據中的水分。(記者 劉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