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區域核心環境項目生物多樣性廊道計劃靖西跨境生物多樣性廊道建設與社區發展國際研討會,日前在南寧市舉行,來自越南、中國大陸、香港、亞洲開發銀行等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有關官員、專家出席了會議。
此次研討會的目標是以大湄公河次區域核心環境項目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子項目(GMSCEP&BCI)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將要開展的項目第一階段活動為框架,各相關方就在靖西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扶貧、公共衛生和教育等保護與發展活動交流意見和信息。對生物多樣性廊道建設內容提出建議,明確各方在此區域開展活動的現狀、目標、計劃和可利用的資源,就今后信息交流、行動協調和成果共享達成一致意見,以形成覆蓋生物多樣性保護、扶貧、公共衛生和教育的全方位保護格局,探索促進保護與發展相協調的新模式。
據了解,隨著2006年廣西靖西縣重新發現東部黑冠長臂猿,靖西縣成為廣受國內外關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區域。中國的環保、林業、扶貧、醫療等部門以及眾多國際國內非政府機構都在這一區域開展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社區發展相關的活動,更多的保護與發展活動計劃正在擬訂之中。
同時,由于各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行動協調、成果共享機制,保護和發展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2007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作為廣西的代表加入了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大湄公河次區域核心環境項目生物多樣性廊道計劃的實施。這一項目旨在通過加強聯系、提高競爭力和強化區域歸屬感,促進各國有效管理環境、發展經濟,實現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項目計劃2009~2011年間在廣西靖西縣與接壤的越南高平縣之間建設跨境生物多樣性廊道,以促進這一區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