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我國風電市場潛力巨大吸引全球資本

2008-11-06  來源:國際新能源網
[字體: ]
 盡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但作為實體經濟中的朝陽產業之一,風能正在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的新熱土,而中國風電市場則被視作其中潛力最大的市場。

  在以“世界風能贏在中國”為主題的2008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暨第四屆全球風能大會上,來自全球的風電企業及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風能無疑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具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風能巨頭看好中國市場

  “本屆全球風能大會是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我們之所以選擇中國,就是看好中國廣闊的風電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這也顯示出中國風電產業在全球日益上升的影響力。”全球風能理事會主席澤爾沃斯這樣告訴記者。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則告訴記者:“這次大會達到空前的規模。許多國內外一流企業都開設展臺。”據悉,在1.6萬平方米寬敞的展廳里共聚集了200余家國內外風電設備整機和零部件制造商,其中不乏國際巨頭丹麥維斯塔斯、德國西門子、印度蘇茲隆以及國內龍頭企業金風科技、華銳等。

  作為占據全球風能市場23%的領軍企業,維斯塔斯中國總裁安信誠表示,“我們看好中國風能市場的發展前景,中國必將成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發展中的風能市場。我們在中國已有20多年的運營經驗,通過今天會展現場反饋,我們更加堅信中國風能市場的潛力巨大。”

  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全球風能理事會主席澤爾沃斯表示,與其他行業特別是傳統化石能源行業相比,風能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應該說目前金融風暴尚未對全球風能產業造成直接沖擊。

  澤爾沃斯分析認為,目前國際原油和天然氣價格暴跌,主要是對世界風能產業的發展造成間接的、心理層面上的影響。風能作為主要替代能源,即使國際能源價格下降,決策者考慮到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因素,世界各國仍將會大力發展風能。

  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設備制造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預計,“不論是從投資商還是從一些傳統產業的轉型來看,現在對于風電行業而言是一個比較好的機遇。總體而言,金融危機不會對中國風電產業發展造成大的影響。”

  “中國政府下一步可能會出臺一系列鼓勵新項目上馬的政策,并加快項目的審批。最近兩年,許多大型企業加入風電行業,這些能量將會在未來幾年釋放出來,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快速的發展。” 武鋼如此表示。

  中國風電市場潛力巨大

  “2007年全球風電投資中,有15%的資金投向中國市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李俊峰說,中國風電行業去年一年吸引投資高達340億元,這顯示出全球資本對于中國風電產業的強烈信心。

  據日前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08》顯示,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內地及近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10億千瓦,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內蒙古、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以及華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

  一方面擁有豐富的資源,另一方面,我國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也為風電產業的發展制定了明確目標。該規劃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500萬千瓦和3000萬千瓦。按照每千瓦風電裝機成本6500元計算,新增3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需要總投資約2000億元。

  而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08》預測,今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將很可能突破1000萬千瓦,2010年達到2500萬千瓦,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最保守估計將突破8000萬千瓦。可見,中國風電產業蘊含巨大商機。

  “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時,風能的開發和利用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在政策的傾斜和國際資本的關注下,風力發電在中國發展前景十分可觀。”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氣候變化與能源項目主任陳冬梅這樣向記者表示。

  “電網成為制約風電發展的最大瓶頸”

  隨著中國風電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我國風電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據統計,2007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40萬千瓦,超過過去10多年裝機容量總和。截至去年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04萬千瓦,位于全球第五。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風電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和瓶頸。《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08》中特別強調,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包括電網建設滯后、上網電價偏低、部分風電設備存在品質隱患,以及技術創新和人才較為匱乏等。

  “電網成為制約風電發展的最大瓶頸。”李俊峰告訴記者,由于我國的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