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一年環保投入260多億 奧運漸遠藍天依舊

2009-06-17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日前發布的《2008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獲悉,在全市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北京市的環境質量10年來持續改善,圓滿兌現了申奧時的空氣質量承諾。

  一年環保投入260多億

  確保奧運會期間的空氣質量,是2008年首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北京市的空氣質量達到10年來同期最好水平。大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比2007年同期下降50%左右。其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日均濃度達到世界發達城市水平,可吸入顆粒物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指導值第三階段目標值,遠遠優于承諾指標。

  《公報》顯示,北京市全年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274天,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比2007年減少18.79%和4.90%,地表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在正常水平,生態環境良好。

  承諾兌現的背后,是北京大力度的治污措施。為改善首都的空氣質量,2001~2008年,北京市政府連續實施了8個階段、160多項嚴格的控制大氣污染措施,實施了區域污染減排獎勵和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獎勵管理辦法,組織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制定了包括黃標車禁行、機動車限行、重點污染企業停產限產減排、施工工地停止重污染作業等措施。42家“三高”企業退出北京,重污染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幅削減了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為奧運空氣質量達標提供了重要保證。2008年全市環保投資達到265.7億元,占當年地區生產總值的2.53%。

  留下豐富環境遺產

  奧運過后,對優良的空氣質量,廣大市民和國際社會給予了充分肯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北京2008奧運會環境獨立評估》報告中高度評價北京成功履行“綠色奧運”承諾,為北京、中國、奧運會和世界留下了豐富的環境遺產。

  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表示,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所能做的一切可行且人性化的措施來解決環境問題,所做出的努力是非凡的。在今年3月召開的第八屆世界體育與環境大會上,為表彰北京市在奧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績,國際奧委會向北京市頒發了“體育與環境獎”。

  北京為改善環境質量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認可。據北京市環保局、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和零點集團聯合開展的“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成效較為顯著的市民超過了90%,比2005年高出近30個百分點。市民給奧運舉辦期間整體環境質量打出了88.5的高分,給2008年全年整體環境質量也打出了75.1分,比2005年高出6.4分。

  奧運會后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盡管北京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與國家標準和‘綠色北京’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環境保護任務仍然繁重艱巨。”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表示。

  奧運會后,為鞏固奧運成果、保障空氣質量不滑坡,2008年9月,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市第十五階段控制大氣污染措施》,重點包括,繼續抓好以淘汰高排放黃標車為主的機動車污染防治,推行“綠色施工”為主的工地揚塵污染防治,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嚴格控制垃圾填埋場污染排放和實施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空氣污染控制應急措施等。目前,很多工作已經取得積極進展。

  截至今年6月5日,北京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達126天,比去年同期多23天,其中有3個月達標天數為2000年以來同期最多。同時,全市共辦理淘汰黃標車手續超過3.1萬件,占參加年檢黃標車總數的17.16%,可謂開局良好。今年,北京還將全部完成城區內平房煤改清潔能源工程建設。

  杜少中指出,對于廣大市民關注的奧運后環境質量是否繼續改善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北京不僅圓滿保障了奧運期間的空氣質量,奧運會結束后,首都的環境質量也在持續改善。今后一個時期,機動車污染治理將成為重點,環保部門也將全面加強環境監管,努力突破大氣污染防治瓶頸,加快解決水污染問題,使環境保護成果惠及廣大市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