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動物園的動物們安然抵御雨雪嚴寒

2009-11-17  來源:
[字體: ]
 
大象睡“火炕” 河馬泡“溫泉”

  11月10日北京迎來了今冬的雨雪降溫。在這樣的冷天里,去動物園玩的人自然就少多了。不過,動物園里生活的動物們受到的關心和照顧,并沒有絲毫減少,為了讓動物園里那些來自熱帶的動物們在北京平安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北京動物園為它們創造過冬環境,三餐加量,還開了高蛋白、高熱量的“小灶”,想方設法讓這些熱帶來的“客人”不受風雪侵襲,讓它們過得像在家鄉一樣溫暖如春。

  動物御寒分級對待

  今年剛進入10月,北京動物園就開始了各項動物防寒保溫工作,500多種5500多只珍禽異獸因產地不同,動物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也分“三六九等”,因此過冬準備也是分級對待。除了品性耐寒的牦牛等少數動物的獸舍是避風式的,其它大多數動物居住的獸舍都安裝有暖氣,動物園根據動物的不同需求開始供熱。來自非洲和南美洲的動物更是重點保護對象。象館和犀牛館控制在18℃至20℃,河馬館控制在18℃至22℃,猩猩館、貘館、雉雞苑、爬行館和熱帶動物館里的氣溫高達24℃至26℃左右。

  河馬天天泡“溫泉”

  對大多數動物,尤其是來自非洲和南美洲的動物來說,這樣的冷天可真有點難熬。還沒到冬季,犀牛就早早地躲進了家里閉目養神,河馬泡起了“溫泉”。河馬在冬天比其它怕冷的動物更難伺候。它一天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在水中度過的,所以對水的要求更嚴格。除了室溫必須達到18℃以上,水池中水的溫度也不能低于20℃,如果水池的溫度太低,它就拒絕下水。它那厚3至5厘米的皮膚就會干裂出一道道口子,而且很難愈合。動物園特別為河馬設計了水的加熱裝置,水在循環中保持它所需要的溫度,使河馬在寒冬里能美美地泡著“溫泉”。

  象館、長頸鹿舍鋪“地炕”

  象館里的大象也很享受。象館里鋪了“地炕”,把加熱管埋進地面,大象站在地上就像身在了熱熱的“炕頭”。在長頸鹿“家”的地板下面,有很多的暖氣管道,這種“暖床”是為了防止它們得關節炎而建造的。飼養員也給它們添上了保暖用的干草,這樣它們在室內就會享受到春天般的舒適。

  蛇館挖洞穴、裝浴霸

  動物園最怕冷的動物要算兩棲爬行動物了。這些蛙、蛇、鱷類都是“冷血動物”或稱“變溫動物”,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因此它們對溫度的要求自然要高標準了,室溫要保持在25℃。5個蛇箱里的150條竹葉青、眼鏡王、銀環、尖吻蝮等毒蛇由5臺“浴霸”和3臺暖風機“伺候”著,蛇箱里不僅設有假山、假樹,還有供它喝水的池塘及人造泉水,因為有些動物只喝流動的水。

  鱷魚室內設噴霧

  鱷魚室內設有噴霧設備,用來調濕度和溫度,來自美國密西西比河的密河鱷生活在充滿熱帶風光的“別墅”里,這樣的環境使它們已經沒有在異鄉的感覺了。在蜥蜴展箱內,都配備了仿石板加熱器,內有電熱絲,鬃獅蜥、雙嵴冠蜥、變色龍等26種蜥蜴用餐后都趴在石板上一動不動地盡情享受冬日的溫暖。

  還有金剛鸚鵡、火烈鳥、白鷺等來自熱帶的珍稀鳥兒們歡快自在,館內綠意彌漫,絲毫看不出這是北方的冬天。動物園中最嬌貴的大熊貓們,室內有24小時保持恒溫的中央空調,雖然它的自我御寒能力很強,可對國寶的健康保護動物園可來不得一點馬虎。

  適當接受“冷刺激”

  近幾年,動物園在動物冬季完全室內飼養方式上有了改變,為了讓動物們提高抗病能力、增強體質,冬天不再緊閉動物欄舍的門,盡可能的情況下普遍保持外放,使動物自由出入,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并接受適當的冷刺激,延長外放時間。使其更好地適應北京特有的環境氣候,大大增強其適應及抵抗能力,這樣可感受“冬練三九”的樂趣,對其健康很有益處。

  在外放同時,飼養員還給鴕鳥、袋鼠等熱帶客人開了高蛋白、高熱量的“小灶”……游人們在冬季來北京動物園仍可以看到動物們“冬練”的身影。

  冬天里,北京動物園通過改善獸舍內的環境、增加動物日常生活的復雜性來保證動物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這項工作也叫“獸舍豐富度”,就是想方設法讓動物們“動起來”,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有更多的玩具可以玩,幫助動物減少精神郁悶。例如,在獅虎山里放置木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