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newzgc.com/upload/200911/20091127154337139.jpg)
一個由全球氣候變化中“最脆弱國家”所組成的11國論壇日前召開了第一次會議。論壇呼吁,發達國家應拿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5%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并稱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做出更嚴格的限制。
據英國國家廣播電臺報道,論壇發表了一份宣言,稱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生活方式構成了現實的威脅,而且破壞了國際所稱的人權保護”。本次論壇由馬爾代夫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發起,強調氣候變化威脅貧窮國家的生存。
“最脆弱國家”論壇中包括了以馬爾代夫為首的孟加拉國、越南和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等都將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的國家,此外還包括可能會因冰川融化影響到淡水供應的不丹和尼泊爾,和可能會受旱災影響的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家。
宣言還呼吁富裕國家在下個月舉行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做出更多的承諾。目前各國在限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450ppm (百萬分之450) 的目標上已達成松散共識,但11國認為這一目標太過寬松,要求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保證空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不超過350ppm。
該論壇的成員國還認為他們會因氣候變化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可能一些國家將無法生存。他們表示,比起目前哥本哈根談判桌邊所商談的數目,西方有責任支付更大的一筆資金,他們希望富裕國家承諾拿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來援助發展中國家。
許多貧窮國家認為,在通往哥本哈根的路途上,發達國家政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國內政治爭論上,而非著眼于他們的決定所造成的國際政治影響。
國際環境與發展協會(IIED)氣候變化領域的高級研究員薩利姆·胡格(Saleemul Huq)認為:“宣言要向富裕國家傳達的關鍵信息是,一些問題在某些國家看來好像是國內政治困難,但事實上關系到氣候脆弱國家的現實生存。”
與會的11個國家承諾自愿實現“碳排放平衡”目標,盡管如此,他們的總體排放量只占全球碳排放總量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