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方地區遭受特大冰雪災害,國家緊急調配“西氣東輸”管道部分天然氣,管道沿線的武漢、合肥、南京等城市天然氣供應緊張。武漢停止所有出租車供氣,杭州三分之一的城區居民用氣受影響。
對于造成天然氣緊缺的原因,除北方天然氣需求量增加導致南方城市供氣減少的客觀因素外,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天然氣價格偏低,生產商沒有太大的利潤,不愿意擴大生產規模也是其中的一個誘因,要解決這一問題,現在就需要改革天然氣的價格形成機制。
中石油規劃總院的一位所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北京為例,目前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2.05元,以同等熱值計算,用電燒水的價格是用天然氣燒水價格的5倍到6倍。
資料顯示,2004年西氣東輸投產后,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到201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缺口在200億立方米左右,2020年,中國天然氣市場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中石油規劃總院的一位所長表示,價格杠桿的失靈是導致資源緊張和市場失衡的根本原因。
而許多市民也認為,使用天然氣就是因為它的價格低廉,如果漲價,不要漲太多。據了解,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預計年底會有新動作,目前的大方向是將建立一個天然氣和替代能源(結合)的合理價格機制,天然氣的價格與燃油、成品油價格形成合理比價關系。屆時,天然氣出廠價可能上調20%-30%。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近期全國性的雨雪天氣對國內的油氣資源運輸造成影響,同時大幅降溫也使國內多個城市天然氣供應告急。
根據息旺能源消息,大范圍雨雪天氣使得高速公路封閉,陸路交通受阻,導致北方油品資源難以到達南方;同時,渤海灣一帶港口受大風影響難以正常作業,北方油品資源南下船運受阻;這使得國內南方大部分油品供應緊張,價格明顯上漲。
同時,南方地區的液化氣(LPG)價格則因進口和陸地運輸艱難而漲幅較大。息旺稱,16日華南、華東、華中國產氣估價較上周一上漲247-625元/噸,漲幅達4.6-12.4%;廣州地區LPG出廠價格由5550元/噸漲至5580元/噸,液化氣零售毛利也由519元/噸上漲到765元/噸附近,漲幅約47%。
市場人士指出,由于天氣不好、高速封閉,交通運輸用油銷售量明顯下降,南方的油氣和槽車運輸液化天然氣(LNG)資源量明顯下降。
冬季原本就是天然氣的需求旺季,取暖需求和燃料需求大幅增加。雨雪天氣造成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國內天然氣需求大幅增加,導致全國多處天然氣供應告急。據悉,西安、武漢、重慶、宜昌、南京、揚州、杭州、日照等地紛紛啟動應急預案,目前武漢市天然氣日缺口已高達60萬立方米,約為平日正常情況下氣量的40%;南京市天然氣日缺口達到40萬立方米,相當于南京計劃用量的40%。
息旺分析師指出,今年9月中石油已對其西氣東輸及陜京天然氣管線分別擴能,但供應力仍不能及。由于各地天然氣用量突增,導致長輸管道中天然氣管存量異常降低。而根據天然氣“保民用、壓商業、停工業”的原則,天然氣液化工廠的氣源不足,開工率下降,加之交通運輸受到影響,也使槽車運輸到東南地區的資源量減少,加大了部分城市的天然氣緊張局面。
分析人士表示,雨雪天氣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國內的油氣運輸和天然氣供應仍將繼續面臨一段時間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