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福建發布閩江大面積死魚事件原因遭漁民質疑

2011-09-08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昨天(6日)公布近日發生在閩江古田段水口庫區大面積死魚事件的原因:水域溶解氧含量低致使養殖魚類缺氧死亡。

  初步統計,死魚3000萬斤,可裝滿250個火車皮,800多個養殖戶損失上億元。專家解釋,當地連續高溫,水溫普遍較高;臺風帶來大量降水,沖刷地表的面源耗氧物質入水,加劇消耗水體溶氧。特別是出現了“泛塘”現象,就是大面積水體表層水溫驟降,致使庫區底層低溶氧水體與表層水交換劇烈,造成溶解氧含量急劇下降。

  對這個結論,一些漁民不太信服,他們說,臺風在這里幾乎年年有:

  漁民:我們養了五六年了,不可能說每一年它都有缺氧,不可能是造成這么大面積的死亡。

  很多人堅持認為,水下還有污染源。但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工作人員在接待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調查結論還在討論,但天氣是主因毋庸置疑:

  工作人員:缺氧死的跟污染什么,跟廠直接污染不太有直接關系,主要還是天氣跟前段時間下大雨,下完以后水庫都泛塘了。

  目前,事故調查組的調查和討論會仍在進行,新的細節仍然有待發布。為什么缺氧會從上游到下游順次出現?下游的水質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漁民們會否得到補償?詳情請聽稍后播出的《新聞縱橫》節目。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