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勝利閉幕之后,本市各部門、各區縣積極謀劃推動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各項舉措,東城區和西城區近期規劃新建劇場39座,高水準打造首都核心演藝區。昨天(26日)下午,市委書記劉淇對演藝區規劃建設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高標準建設中國先進文化之都的演藝區。演藝區不僅要做好規劃設計,更要突出內容和人才。我們要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努力創作出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建設要求,能常演不衰的精品力作。創新機制體制,大力培養和吸引文化管理人才、策劃創意人才、演藝人才,走中國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
東城區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內保存著元、明、清三代的198座進士題名碑,上刻5萬多位進士的姓名、籍貫和名次,位于筑室內的十三經碑林刻于乾隆年間,內容為儒家的十三部經典著作,都是首都獨有的文化遺產。博物館今年不但對歷史文物進行了修繕加固,而且利用數字化手段對進士名錄、資料進行整理,將來還將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示。“這樣就挖掘了歷史遺產的文化內涵,提高了文物的文化價值!”劉淇稱贊了這一做法。修繕文物之外,博物館還舉辦明清狀元書畫藝術展等文化活動,開發了崇圣祠大成禮樂表演,對博物館傳統的陳列展覽進行了豐富和創新。
劉淇接著乘車察看了天橋演藝區和幸福劇場項目建設情況,并在龍潭公園中心島劇場觀看了原創冰上雜技《幻境極光》演出。《幻境極光》自2010年至今已演出500場,接待觀眾40萬人次,在表演形式、表演內容、規模、產業模式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精彩的演出不時博得市領導熱烈的掌聲。
座談會上,市文化局和西城區、東城區負責人匯報了首都核心演藝區規劃建設方案。西城區天橋南大街和東城區幸福大街目前共有劇場15座,兩區規劃新建劇場,形成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表演區、國際性商業演出的集聚地,匯聚全國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和世界優秀歌舞藝術。其中,西城計劃利用豐富的演藝資源,建設大中小型有機結合的劇場體系,規劃新增面積40萬平方米,將天橋地區建成文商旅關聯促進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首都演藝中心區;東城區基于該地區獨特的園林條件,貫徹“親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擬新增劇院34座,形成劇院群落,建設東方文化藝術的原創中心和傳播中心。
聽取匯報后劉淇講話說,規劃建設首都核心演藝區,是北京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戰略舉措。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演藝區,在全國起示范作用。對于建設首都核心演藝區,全市應該形成共識:一定要建,而且一定要建好!中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我們增強民族文化自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就要既借鑒吸收世界優秀文化元素,又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展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成果,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演藝區,走中國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這是我們的定位。
劉淇說,建好首都核心演藝區,必須規劃先行,要整體統籌交通建設、基礎設施、與周邊環境的關系等多方因素,使演藝區整體建設風格與古都風貌相協調。東城區和西城區在演藝區建設上一定要明確定位,根據各自區域的特色和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在劇場的風格上,要廣泛吸收中國元素,精雕細琢,展現中國氣派、北京特色,與首都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的地位相適應;在劇場的建設上,不追求數量,要注重質量,可以分步推進。
劉淇十分重視內容的創作。他說,我們建設首都核心演藝區的目的,不僅是建劇場,更要打造文藝精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既要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又要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品位、能常演不衰的精品力作。明年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我們要爭取拿出一批優秀劇目。
劉淇特別強調人才的吸納和培養。他說,要聚集全國的優秀文化人才,就必須建立能夠吸引人才的良好機制。可以通過項目制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索,聚集劇場管理的經營人才、策劃創意的國際人才,讓首都成為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同時探索劇場與專業院團、學校聯手培養演藝人才和項目運營專門人才的方法,在演藝區設立教育機構,形成各類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市領導李士祥、魯煒、陳剛、陳平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