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再出新舉措。昨天上午,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正式掛牌,這標志著我國三大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格局已經形成,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出席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授牌暨入駐各音樂園區重大項目簽約儀式。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致辭。
根據規劃方案,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將形成以“1919”音樂文化產業基地、北京音樂創意產業園、中國唱片總公司創作園、天橋演藝園區、中國樂谷、西山文化創意大道、數字音樂示范園區等為載體的“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未來10年,產業基地將建設成音樂文化產業鏈條完整、產業業態豐富、高端環節突出、供給消費旺盛的音樂文化服務綜合體,國內外音樂機構集聚、音樂人才匯集、音樂活動集中、產業服務集成的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承載區,傳統與現代音樂相承、高雅與通俗音樂相映、民族與海外音樂相融的多元音樂文化展示交流地,支撐與引領全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承載區、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示范區。此前,上海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廣東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先后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建設。
柳斌杰致辭說,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匯集了民族、傳統、現代等音樂形式,音樂詞曲及創作人員、藝術院團和院校比較集中,演出市場發達,對外文化交流頻繁,并擁有一大批骨干文化企業,發展音樂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北京建設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就是要全面發揮北京對全國音樂文化產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成為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典范。希望基地建設啟動運營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創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積極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和促進民族音樂產品的開發、創作以及關聯產業的發展,成為拉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郭金龍致辭說,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獲得正式批復,必將有力促進音樂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北京的文化影響力。此次授牌的七個園區是基地的主要載體,承擔著推進首都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任。市有關部門和區縣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發展,推動形成空間集聚、產業集群、功能集成、資源集約的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把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打造成為全國音樂創作制作出版發行中心、音樂產業綜合服務中心、數字音樂制作傳播中心以及版權保護中心。同時,希望新聞出版總署等中央部門一如既往地關心指導基地的建設,希望國內外的音樂企業、行業協會、專業人士踴躍來此投資創業發展。
劉淇、柳斌杰、郭金龍等領導分別為“1919”音樂文化產業基地、中國唱片總公司創作園、中國樂谷、天橋演藝園區、西山文化創意大道、北京音樂創意產業園、數字音樂示范園區授牌。市發改委、平谷區與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北京服務·文化創新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發改委與中央音樂學院、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市新聞出版局與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國際唱片業協會、“郎朗”音樂世界等入駐音樂園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領導蔣建國、鄔書林、孫壽山、吉林、李士祥、魯煒,市政府秘書長孫康林出席儀式。
馬上就訪
基地可享受三個層面政策支持
市發改委委員洪繼元介紹說,去年以來,市發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進行了專項調查研究,聽取了各方意見和建議,最終提出了“兩輪驅動”、“多點支撐”的音樂產業發展格局。未來,基地可以從三個層面享受相關政策支持:一是新聞出版總署正在研究制定的包括北京在內的三個國家級音樂產業基地建設發展規劃中,對基地的相關扶持政策;二是音樂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享受到即將出臺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系列政策的支持;三是可以享受到本市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相關政策。市發改委將進一步聚焦政策、集聚資源,創新模式、形成合力,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給予大力支持。
基地建設以政策制定、完善產業鏈、鼓勵原創為重點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淼表示,基地的建設遵循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和“十二五”規劃的指引,抓住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機遇,同時也充分考慮了企業入駐園區的市場判斷與選擇,以及人民群眾對音樂產品、服務的需求和期待,為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創造條件。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要落在基地規劃統籌、政策制定、完善和延伸音樂產業鏈、鼓勵原創以及人才培養上,同時將始終如一地抓好音樂版權保護,為音樂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速音樂產業聚集,彰顯北京文化之都建設的示范作用。
數說北京音樂資源
音像制品出版發行額占到全國半壁江山
據統計,北京的音像制品出版發行額占到全國一半以上,音樂演出票房收入居全國之首,數字音樂市場規模約占全國的30%。北京集中了全國80%的音樂經紀公司,具有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票務營銷平臺。音樂器樂制造實力雄厚,年生產提琴近30萬把,約占世界提琴產銷量的30%。北京音樂人才資源豐富,聚集了數萬名國內外音樂專業人才,擁有諸多名家、大師級音樂人才。北京的音樂產業資本要素活躍,各類社會資本開始進入音樂文化產業。北京音樂教育培訓基礎較好,是全國音樂人才成長的平臺。音樂版權保護、音樂行業管理、行業自律的氛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