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昨天(8日)透露:《首都教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已正式出臺。到2020年之前,本市將全面實施十大重點項目,其中包括每兩年評選20名“首都教育家”。
將由政府授予“教育家”稱號
近些年來,本市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和校長。然而,在這些優秀教師和校長中,真正能稱之為教育家的卻寥寥無幾。為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今年起,本市每兩年將評選表彰20名為首都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和認同的首都名師、名校長,授予“首都教育家”榮譽稱號。具體評選條件正在加緊制定中。
“自改革開放以來,由政府出面評選教育家尚屬首次。”市教委新聞發言人線聯平介紹。實際上,包括古代的孔子、老子,以及近現代以來被人們熟知的陶行知、葉圣陶、顧明遠等人,之所以被稱為教育家,只不過是世人對他們的一種尊稱,而非政府賦予他們的稱號。
未來10年,本市將步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關鍵時期。但是,當前首都教育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與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比如高層次教育人才仍然匱乏、人才結構亟須優化提升等等。為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本市將實施十大重點工程,其中,評選“首都教育家”旨在推選出一批在教育方面具有高深造詣、并具有中國特點和北京特色的教育人才,讓他們引領首都教育事業持續快速發展,最終破解“錢學森之問”。
制定“教育家”標準是難題
“首都教育家”的標準正在制定當中。記者采訪多位教育專家后發現,這個標準的制定將是一個難題。
“與名教師、名校長的評選不同,公眾對于教育家有比較高的期許。何況,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標準。”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說。在他眼里,新中國成立后,只有毛澤東、鄧小平和新教育改革發起人朱永新能被稱為教育家。
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現任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認為,教育家的成長需要寬松、融洽的環境,功利性不能太強。至于“首都教育家”應具備什么樣的標準,王旭明稱:“真正的教育家應具備非凡的勇氣、高超的智力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其教育思想獨特、超前、具有革命性,經過實踐有一定的推廣價值,被人們廣泛接受。”
王旭明認為,教育家要具備七個條件:第一,必須懂政治、懂國情;第二,必須有屬于自己的教育思想;第三,必須是真心、真誠、深情地熱愛教育與學生;第四,必須深入到教學一線中去,摸實況,出真招;第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保持強烈的批判精神;第六,不僅僅會挑問題,還要能開良方;第七,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思想及時有效準確全面地傳達給公眾,讓公眾聽明白,想明白,首先要自己說明白。
部分區縣已著手“教育家”培養
眼下,各區縣教委也都意識到了發揮名師、名校長引領作用的重要性,有的已開始著手培養教育家。東城區啟動了“教育家成長工程”,到2015年,該區將培養一批教育家式的校長和在全市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名師。朝陽區“教育家發展計劃”也在進行,“十二五”期間將打造10名左右在北京市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優秀校長,培養和鞏固80名左右骨干校長群體,持續打造20名左右有潛力的中青年校長,引進一定數量的優秀校長。海淀區成立了特級教師研究中心,今后,該區116名在職特級教師將依托這一全新平臺,打造學者型、專家型教育名家,并更加充分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成為該區骨干教師成長的一個新平臺。
據悉,本市將在獲國家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中小學特級教師等高校、職業院校、中小學教育教學一線的優秀教師中,每年重點遴選、支持和培養首都名師100名。同時,設立首都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基金,每年遴選、資助1000名中小學、職業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以及1000名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未來幾年,本市每年還將選拔、資助10名優秀校長、100名優秀骨干教師和1000名中小學、職業學校、高校優秀教師到國際高水平院校、科研機構或教育管理部門在職攻讀學位、開展合作研究、進行高級研修、從事博士后研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交流,全面提升首都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國際化素質。
相關鏈接
十大重點項目
2020年之前,本市將全面實施十大重點項目:
1、實施“長城學者計劃”;
2、實施“首都名師發展計劃”;
3、實施“高層次教育人才創新團隊建設計劃”;
4、實施“高層次教育人才特區建設計劃”;
5、實施“高層次教育黨政人才培養計劃”;
6、實施“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發展計劃”;
7、實施“職校教師雙師素質提升計劃”;
8、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
9、實施“首都教師國際視野拓展計劃”;
10、 設立“首都教育家”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