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翻騰,金獅獻瑞。昨天(5日)下午,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展示門類最齊全、技藝最精湛、作品最豐富的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展覽展示活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拉開帷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和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出席展覽開幕式。
展覽由文化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分為繪飾生活、文明天下、摶泥成器、點石化金、鍛造輝煌、品味醇美、經緯天地、錦繡人間、懸壺濟世和春色滿園十個展示部分。來自北京的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同仁堂中醫藥文化(中藥貴細藥鑒定技術)三項絕活入選了全國首批41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名單,它們和景泰藍制作、象牙雕刻、金漆鑲嵌髹飾、古琴傳統制作、哈氏風箏、北京燈彩等8項市級非遺保護優秀成果共同代表北京市參展,與從全國精心選取的180多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類項目同臺展示、互相交流。展覽基本囊括了當今制陶、刺繡、玉雕、石雕、木雕、紡織、制茶、剪紙、印刷、中醫等領域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特色的技藝項目。
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在開幕式講話中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成為新時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以后,全國非遺保護工作迎來了難得的新機遇。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不僅有利于增加傳承人和當地群眾收益,調動傳承保護的積極性,又有利于促進文化消費。舉辦本次展覽,對于增強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對于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保護工作方針,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工作,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卞晉平、王偉中、朱宏任、丹珠昂奔、陳重、趙少華、武寅、高樹勛、蔣堅永、宋新潮出席開幕式。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魯煒出席并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