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后,如當事人對責任認定有分歧,交警可利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快速處置與事故重建系統”,以動畫的形式模擬還原事故現場,讓當事人一目了然看懂事故責任認定。日前,由北京市交管局歷經6年研發完成的這一高科技系統榮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昨天,市交管局正式向媒體解密這一交通事故處理新式“武器”。
>>事故處理 占道時間大大縮短
據市交管局事故處政委梅冰松介紹,“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快速處置與事故重建系統”由5個子系統組成,可實現兩大功能:一是交通事故現場快速處置,二是交通事故重建。依靠“交通事故現場快速處置子系統”,交警可實現現場勘查、取證的數字化、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現場處置效率,重大事故現場勘查時間平均縮短50分鐘。
以往發生車禍后,人們熟悉的交警事故處理方式為:蹲在馬路上通過拉皮尺、畫粉筆線來勘查事故現場。但現在,交警只需要拍攝詳細的現場照片就可結束勘查,恢復事故道路車輛通行。
昨天上午,記者看到了交警們新配備的這套現場勘查設備,除了標畫工具,還包括提取微量物證盒、小五金工具、能夠放大80倍的痕跡顯微鏡、防護工具、便攜式打印機、數碼相機和電腦等。目前,這套設備已在全市配備到位。
據介紹,系統可實現現場自動勘查、測量、繪圖、生成勘查筆錄。一旦有重大交通事故發生,交警只需拍攝一組照片輸入系統,立即就能生成現場圖,各種測量數據由電腦自動生成,事故處置時間因此大大縮短。
>>責任認定 事故過程可“動畫”還原
據介紹,該系統的交通事故重建功能主要依靠事故再現、動態演示、視頻信息還原、綜合鑒定4個子系統完成。這一功能可準確還原事故過程,科學揭示事故真相,保證了交警辦案的公平、公正。
以往發生交通事故后,往往需要對當事人的違法事實進行查證,對于超速、超車、逆行、并線等違法事實,一般靠口供(人證)的方法調查認定,但常常引起爭議。
隨著“事故重建系統”的啟用,技術人員可根據現場勘查得到的道路、車輛、人員信息,經過“系統”計算,便能確定超速、超車、逆行、并線等違法事實。此外,在技術鑒定系統中,集成了各種技術,如法醫學、痕跡學、力學等,可確保證據的合法性和科學性。例如常見的超速、駕駛員身份確定,都可以用系統分析解決。有的事故中會出現多次碰撞,技術人員也可以通過一系列方法,分析各種動量、動能和車輛痕跡、遺留物位置,以確定每次碰撞的位置和車輛形態,最終還原事故過程。
據梅冰松介紹,該系統構建了包含地圖、道路、交通標志、交通設施、車輛、人物、散落物、地面輪胎痕跡等8大類1000余種交通事故元素的圖形庫,可人工、主動地模擬事故現場重建,然后像播放動畫片一樣讓當事人看到事發過程,確認自身責任。
>>追查逃逸 逃逸案偵破率提高15%
交通肇事逃逸案歷來備受當事人關注,也是交管部門的工作重點。針對逃逸案件,“事故重建系統”中的視頻信息還原功能可讓逃逸車輛現形。據介紹,通過視頻圖像,系統能結合運動估計、運動圖像配準、光照調整、超解析度還原、圖像退化自動復原等,實現有效還原,這樣就可以看清逃逸車輛的車號、車型等特征,使之無處遁形。梅冰松表示,該系統屬國內首創,不僅可用于肇事逃逸的追查,甚至還可以用于刑事案件偵破。該系統的使用已使本市逃逸案件偵破率大大提高,由以往的75%提高至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