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大師”、“泥鰍教母”等養生亂象事件發生后,本市遴選出了251名養生專家。今后,這些專家將走上講堂,免費為市民講授養生知識。昨天,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首個市級健康大講堂平臺已經搭建完畢。今天,大講堂將開講,第一講主題是“健康點亮生活”。
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劉秀榮介紹,作為首個市級層面的健康大講堂,將在解決社區講座人氣不足問題的同時,也能對社會上一些打著“專家”旗號的講座起到規范作用。自去年12月底起,健康教育所對市民的需求進行搜集,確定了今年年內的30場健康大講堂內容。
除“健康點亮生活”的開篇外,前四講還包括北大醫學部副教授王健的“告別失眠、輕松入睡”、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教授潘慧的“說說減肥那些事”等。記者注意到,主講人或為中華醫學會相關專業的委員,或為衛生部重大科技項目的負責人,均為行業內的知名人士或醫院內掛號處“搶手”的專家。
講堂內容包括春季健康減肥、預防失眠等,一張健康課表在手,市民即可根據需求按圖索驥地來上課。
■對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曉芃
利于提升養生節目質量
京華時報:健康科普專家庫的專家除了承擔健康大講堂的任務外,還將參與哪些工作?
曾曉芃:隨著衛生部門相關方案的出臺,由251名各學科專家組成的健康科普專家庫的專家將更多地在電視臺的健康北京節目、紙媒的健康欄目上亮相,并將發表相關的文章,來健康大講堂講座只是其一小部分功能。
京華時報:健康大講堂對目前的養生節目起到什么作用?
曾曉芃:我們推出健康大講堂是為了讓百姓聽到高品質的健康養生講座,為了保證質量,我們既要保證專家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及所講內容的實用性,又要保證專家具有較強的宣講能力,這有利于提升養生類節目質量。
京華時報:您認為養生亂象的改善還有哪些瓶頸?
曾曉芃:各部門應該切實發揮好自己的職能,比如我們健康教育所將打造健康科普宣傳的經典品牌,中醫部門也在對養生機構的準入及規范進行試點,衛生部門也將有科普專家的應用舉措,只有各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才能從正面對市民進行正確引導。
京華時報:健康大講堂有互動環節嗎?
曾曉芃:每次講座結束后,我們都安排有20至30分鐘的互動時間,市民可向專家咨詢,并得到解答,這樣也能提高健康大講堂的實用性。
■反應
期待網絡版的養生講堂
家住海淀黃莊的黃月是一名“朝八晚五族”,隨著近兩年養生熱的興起,她也成了一名健康生活的擁躉,MSN彈出框、飛信新聞、各大門戶網站的健康資訊她經常會瀏覽,但久而久之就“困惑”了,同一種養生知識,經常會有不同版本。
對于本市推出的健康大講堂,黃月表示,起碼是衛生部門認可的專家,“可信度”高,但她坦言作為一名上班族,自己實在沒時間請假去聽課,因此還是更期待“網絡版”,季節養生、婚育知識都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如何免費聽課?
每人每次可預約4節課
健康大講堂地點位于東城區圖書館會議中心(交道口東大街85號),市民可通過撥打預約熱線84622950報名參加,市民來電可以預約未來一個月內的課程,每人每次最多可預約4節課,每次來電預約的人數不限。
為了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報名參加市級大講堂,活動主辦方計劃向市民發放聽課證,并以蓋戳的形式累計聽課記錄,根據累計數量的多少給予獎勵政策。“獎品不重,只是希望市民堅持來聽,并回到家中和社區推廣宣傳。”劉秀榮希望,來聽講座的市民能對正確的健康知識“一傳百,百傳千”。
預約不到咋辦?
可通過網絡觀看視頻
因健康大講堂的場地最多可容納521人,為保證講課效果和現場聽課安全,主辦方尚無加座計劃,但為擴大大講堂的普及度,將把每節課的講課內容通過視頻方式掛在主題網頁上,供市民免費觀看;講座的核心文字內容也將刊發在主流媒體的健康版上。此外,刻成光盤、編印成書籍等方式也在考慮之中。
劉秀榮表示,市民可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官方微博上提出對講座的建議和意見,并留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疾控中心將據此編制來年健康大講堂的課表。視大講堂的人氣,或將提高健康大講堂的講座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