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全國人大在京檢查文物保護法執法情況

2012-04-1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文物保護法執法檢查組開始在京檢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座談。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永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參加。

    韓啟德講話說,文物保護是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發展傳承中,積累了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豐厚文化底蘊和文物財富,同時也面臨著文物保護與發展建設的局部矛盾。希望通過這次執法檢查,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同時,也為文物保護法的及時修改進行充分準備。

    韓啟德指出,北京市委市政府多年來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在文物搶救、普查、保護、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北京市在文物保護工作的戰略思考、群眾參與決策、流通領域建設、創新投入方式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不斷作出探索、積累經驗,為文物保護法的修改完善提供重要的意見和建議。

    劉淇感謝全國人大多年來對北京市工作,特別是文物保護工作的支持和幫助。他說,在包括文物保護在內的每一項北京市地方性法規的編制過程中,都得到了全國人大相關部門專家的指導和幫助;特別是在2009年,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保護“奧運遺產”的建議,給北京市開展此項工作以很大的啟發和指導。

    劉淇指出,北京市正全力以赴做好首都文物保護工作。把豐富的文化遺產保護好,文化內涵發掘好、利用好,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任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北京市對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工作的認識不斷提高,成立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對北京城市核心區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統一配置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力量,形成了整體保護的合力;加強規劃管理,建立了文物保護的長效機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文物保護法規體系;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結合開展保護舊城風貌與人口疏散工作,累計投入財政資金數十億元對舊城內傳統街巷、院落進行修繕整治,使得244條胡同的肌理和風貌得到有效保護,改善了六千多個院落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了3.85萬戶居民的居住水平;注重處理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實施“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加強對一批文保單位、古建筑和歷史人文景觀的保護、修繕修復和合理利用,堅持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對重點建設項目事先進行考古發掘,地下文物保護成果顯著。

    劉淇強調,北京市將按照“四個服務”的要求,努力為全國人大的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希望全國人大進一步加強對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工作,包括歷史名人故居的范圍界定和保護方式、文物遺址的復建保護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指導支持,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座談會后,檢查組聽取了副市長陳剛關于北京市貫徹實施文物保護法情況的報告,與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杜德印在致辭中說,全國人大常委會來京檢查文物保護法執法情況,將有力指導和推動北京市文物保護工作按照首都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健康發展。市人大常委會將根據北京實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和監督工作。

    檢查組成員馮長根﹑沈巖﹑莫文秀﹑章百家,市領導李士祥﹑吳世雄﹑唐龍參加座談。檢查組在京三天的日程中還包括實地考察故宮、明十三陵、居庸關、圓明園、歷代帝王廟、孔廟和國子監、國家博物館等單位,與本市基層文物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座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