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的胡同與溫馨的四合院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反映出北京人特有的居住理念與審美觀念,更體現了古都的歷史韻味與文化內涵。首都博物館近日聯合北京市檔案館共同舉辦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展覽將持續至10月21日。
展覽共展出首博館藏文物84組(件),外借文物46組(件),北京市檔案館館藏檔案實體160余件、數字化檔案300余件、圖片100余張,通過圖片、檔案、文物與影片等方式綜合展現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的歷史演變與居住文化。
展覽展廳布置頗具匠心,從序廳入口,仿磚瓦的墻壁與四周攝于上世紀30年代的胡同舊照讓觀眾仿佛置身于當時的老胡同。展覽分三個單元,分別介紹了胡同的變遷、四合院的歷史、四合院內百姓的生活,每個展廳都配有梁實秋、老舍、郁達夫等文人對胡同與四合院的描述,觀眾可以從文人筆下體會舊時北京城的韻味。
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教授朱祖希告訴記者,胡同與四合院構成了城市的肌理,胡同是北京城的血脈,四合院是城市的細胞,如果說紫禁城的皇宮是“紅花”,平民的四合院則是“綠葉”,讓城市更有生氣。
檔案與文物的相互映襯讓古老的胡同與四合院“活”了起來。記者看到,展廳內陳列著一張1948年西城區寶禪寺戶口調查表,一旁就是首博館藏的清朝寶禪寺藻井,隔壁展廳內還有清朝時四合院的門墩、門簪、戧檐、墊花、門頭磚雕等物件,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四合院中居民的生活。
據悉,這是北京市文博系統與檔案系統首次合作辦展。《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覽將持續至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