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紀念建軍8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2012-07-29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27日起,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暨第12屆全軍美術作品展,正式亮相中國美術館一層和三層展廳,500余件美術精品涵蓋了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和連環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相比于往屆全軍美展,此次展覽新增了實驗藝術和多媒體藝術以及裝置和聲光電等新型的藝術樣式,是5年來全軍、全國優秀軍事美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由文化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此次展覽歷經初評、復評、終評三輪評選,從全國12000余件來稿作品中精選出入展作品500余件。未待入館,門前兩尊再現烽火歲月里同仇敵愾的雕塑已將參觀者的思緒牽回到戰火硝煙中。走進一層圓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著名雕塑家李象群的雕塑作品《我們走在大路上》,成為大眾化身的毛澤東正氣宇軒昂地行進在金光大道上。展廳里,不少參觀者要么凝視畫面久久無語,要么俯身閱讀畫作一側的介紹文字。“主要是發自內心的對革命先烈有一份敬重。”張化粟老人今年已經65歲了,常來美術館看展覽,這回為了看清畫的內容和文字,還特意帶上了一面小型放大鏡。

 

    這里有的是歷史細節的再現,從“飛奪瀘定橋”、“毛主席西苑機場閱兵”、“跨過鴨綠江”,到2003年的“非典記憶”;這里也有歷史敘事的凝重與恢弘,表現劉鄧大軍形象的《行進大西南》,著名畫家劉大為創作的《楊家嶺紀事》,以及長期專注于“抗聯”題材的袁武新作《出擊》。“盡管都是熟悉的人物,但當他們置于不同場景后,依然會給參觀者帶來新的視角。”書畫評論家尚輝說。在這位曾獲“建軍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的作者看來,此次展覽一個鮮明特點是“那一抹女兵帶來的浪漫情愫”。《開花時節》、《女兵系列·晚風》、《永恒的青春》、《十五的月亮》和《如歌的青春》,單從作品名稱上看,就不難讀出無論是硝煙四起的戰爭年代,還是堅守高原哨所的和平時期,都不缺乏浪漫的英雄主義。

 

    相比于傳統的國畫、油畫系列,本屆展覽最亮眼的當屬裝置和多媒體藝術形式。一件名為《孫子兵法》的裝置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圍觀。原來,展品最右側還是常規書皮封面,依序往左的書頁上,除了短短數列引文外,底端均是用刻刀透過層層書頁精心雕出的“孫子”形象,惟妙惟肖。“如今,這兵哥哥也玩起先鋒藝術啊。”有人低語道。事實上,更為“先鋒”的當屬三層展廳的影像作品《重生》和一層展廳的裝置藝術《士兵之手》。伴隨空靈般的音樂和聲,《重生》里眾多橫飛的殘肢經由重新排序后成為眾志成城的有力雙手;玻璃器皿里,涂抹在層層玻璃片上的色澤神奇般地構成一雙強勁的《士兵之手》。

 

    展廳里,也有參觀者對陳列作品提出了不同看法。在一件名為《劉胡蘭》的雕塑前,有人便認為,不該表現劊子手將“蘭妹子”的頭砍落到地面,并留有一大攤血的景象。“太血腥了,無論是出于增強她的英雄氣概還是敵人的殘暴,并無益處,因為大家太熟悉那段歷史了。”一位參觀者甚至迅速將同行的孩子帶離了展臺。不過,眾多作品依然贏得了參觀者的好評,留言簿上,有人寫道:“壯哉!我民族脊梁;偉哉!我中華英模。”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8月8日。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