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醫學大師王忠誠院士事跡引起強烈反響

2012-10-02  來源: 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9月30日,走過了人生87個春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王忠誠,與世長辭。

    近幾天來,媒體紛紛報道王忠誠勇闖醫學禁區、奉獻自己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跡,其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嚴謹的醫風,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人們紛紛表示要學習王忠誠“忠誠于祖國、忠誠于事業”的寶貴精神。

 

     嚴師慈父

    王忠誠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逾萬例開顱手術的醫生;他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腦血管造影術》,并為此付出健康代價;他不斷向疑難重癥發起挑戰,帶領團隊一次又一次地勇闖生命禁區。有人說他是“華佗再世”,有人稱他為“萬顱之魂”。

    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張力偉1999年師從王忠誠,成為他的博士研究生。在張力偉看來,王忠誠院士的最大特點是創新,對新生事物的不斷追求。“醫學領域一旦有新技術,他能敏銳地捕捉到,并大膽探索引進。他的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每個學生也十分注重創新。”他說。

    “甘于寂寞才能做好醫生。”王忠誠的這個要求讓張力偉印象深刻。張力偉說:“王忠誠院士要求他的學生要沉下心來,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要抵擋住外界的誘惑。”王忠誠甚至要求醫生做手術時,一定要把手機放在手術室外。北京天壇醫院神外科的醫生們一直遵守著王忠誠院士定下的這一規矩,因為“做手術時醫生要全身心投入,任何一絲雜念,都可能給病人導致不好的結果”。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張俊廷自1988年始跟隨王忠誠做手術,“他每做一臺手術,我都陪著,一干就是十幾年”。在張俊廷眼中,王忠誠院士是嚴師,更像慈父。“幾十年來,他從來不發脾氣,從來沒有見過他和病人、病人家屬及同事發過脾氣。”

    “對待病人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王忠誠院士這樣要求他的學生們。王忠誠做手術的原則是,給患者做腫瘤切除手術時,在保留功能的前提下,一定要把腫瘤切干凈。“神經外科的手術時間都比較長,往往要八九個小時,甚至二十個小時。”張力偉說,王忠誠院士要求醫生,“做手術時不要考慮自己方便,要多考慮病人,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要不惜體力和精力”。

    網友“大毛毛小國醫”說:“王忠誠院士走了。但是那些被他從死神手中救回的患者會銘記他的恩澤,中國的醫務工作者會記住這個輝煌的名字,歷史會記住這樣一位為神經外科奉獻畢生的大師。”

 

      醫者楷模

    “醫者不僅應當具有妙手回春的醫術,更要具有懸壺濟世的仁心。”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內科醫生李清晨早在學生時代,就聽說過王忠誠作為我國第一代神經外科專家攻克重重醫學難題、搶救病患的故事,這也為他今后從事醫務工作樹立了榜樣。他說:“王忠誠院士的事跡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一名年輕醫生,應當不斷提高自身醫技水平,時刻關注患者的就醫感受,用仁心仁術踐行一名醫生的責任,努力贏得患者的尊重和肯定。”

    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院近年來重點發展神經外科,得知王忠誠院士不幸逝世,全院上下都感到無比哀痛和惋惜。院長陳擁軍說,王忠誠作為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拓荒者,通過自主攻關在許多國際性難題上鐫刻了“中國”的名字,我們感到很自豪。他的先進事跡,不僅證明了我國醫學科技事業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了重大進展,還詮釋了什么是大醫精誠。醫生要有好的醫德,才可能將醫術發揮到極致。“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院上下都在學習他的事跡,將他作為楷模。”

    四川省成都市草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黃新威說:“‘把‘中國’刻在世界神經外科狀元榜上;割掉病人痛苦,不要割掉與人民的感情;把祖國和人民給予的手術刀傳下去。’王忠誠院士這三句話,深深觸動著我的內心。這三句話不僅僅是王忠誠對他的學生們說的,也是對我們這些基層醫務工作人員說的。醫務工作者關系到百姓的身體健康,我們要向王忠誠學習,積極應用醫學新技術、新成果,同時提升自身素養,將百姓視為親人,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媒體報道王忠誠院士逝世后,網友“血管外科張童大夫”留言:泰斗隕落,無限緬懷,(王忠誠院士)您的精神氣節永遠激勵著中華廣大醫學工作者,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不懈努力奉獻。

 

    忠誠之魂

    中南民族大學教師藍永麗看了王忠誠院士的事跡報道后深受感動,她說:“人如其名,王忠誠院士對待病人忠誠,對待事業忠誠,真正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療事業!”在藍永麗看來,醫生與病人就像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一樣,都要用心去呵護。醫生不能僅僅醫術高,老師也不能僅僅會講課,醫生需要高尚的醫德,老師要有高尚的師德。

    華中師范大學大四學生李璐說,我也是看了近期的報道才了解到王忠誠教授風風雨雨的一生,時代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對學術的嚴謹,對醫學的精益求精,對事業的忠誠。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的力量不足以改變什么,但我會像王忠誠院士那樣忠誠于自己的事業,扎扎實實學好本領,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從事測繪遙感信息科研教學10多年的武漢大學教師朱欣焰,深深敬佩王忠誠院士,他說,王忠誠院士不愧是這個時代的先鋒,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應當學習王忠誠院士敢于挑戰禁區,不斷創新與突破,為發展我國神經外科事業而獻身的偉大品格。

    王忠誠的事跡報道后,網絡上反響熱烈,網民“Roger-董曉輝”說:“像王忠誠院士這樣的大師值得我們所有年輕人虔誠學習,愛崗敬崗,用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推動社會各領域的事業前進。中國人當自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