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文博會“非遺”搶眼 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

2012-12-22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昨天(20日),位于老國展的文博會主展場開展首日便迎來了大批觀眾,各大展館內熙來攘往、人潮涌動。文化融合科技的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民間藝術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現場展示,令觀眾慨嘆不已。

    東城展區,一位身穿灰綠色長款羽絨服的女士面對一臺約40寸的攝影機不停地轉換姿勢,一邊做著動作,一邊征求旁邊工作人員的意見,攝影機后面排了長長的兩支隊伍。走進一看,這位女士雖然是站在一個空空的小展臺上比劃,但攝影里呈現出一幅秦始皇兵馬俑的圖片,原來她正在和這些兵馬俑“合照”呢!一位男士走上前,做了一個半蹲的狀態,一分鐘之后照片出來,顯示的竟然是他騎在了一頭銅牛背上,畫面非常逼真。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這臺攝影機叫“3D拍特效攝影王”,里面裝有6000張不同的背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分鐘就可以取照片,拍完之后的照片既可以做成普通相片,也可以印到杯子上、T恤上等。

    朝陽展區的第三代電影概念體驗棚人頭攢動,這里正在播放微電影《亡命雞禮花》,一位胸前掛著“文博會專業觀眾”工作牌的男士正玩得不亦樂乎,當情節進行到主人公是否要逃跑時,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決定主人公是否要逃,這位男士更是十分新奇,還不斷跟后面的觀眾稱贊好玩,惹得周圍的觀眾都躍躍欲試。

    文博會現場,高科技、新創意的產品讓觀眾新奇不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受到觀眾的廣泛關注。位于中國(懷柔)影視基地集聚區外圍,一位身穿紅色大長褂,頭戴黑色唐裝帽的老藝術家站在一個紅色木箱旁正在“拉洋片”,紅色木箱上面顯示的是一張唐僧師徒四人的照片,下邊有八個圓孔,就是觀看箱內圖片的“鏡頭”,只見他打著快板說唱著西游記選段,還不忘和現場的觀眾互動,吆喝著讓觀眾到鏡頭前觀看,時不時地左右眼交替眨著,引得觀眾哈哈大笑。兩位外國的觀眾看到這個場景激動不已,用照相機“咔咔”地拍個不停。

    東城展區“燕京八絕”展示區,一位女師傅在現場展示景泰藍的制作過程,引得大量觀眾圍觀。她嫻熟地用鑷子擺弄著一節約2厘米的銅絲,還不停地看著桌上的一幅畫有蓮葉、金魚的圖,做好形狀的銅絲拿到一個盛有綠色液體的小碟里沾一沾,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之前沒做完的圖案里,整個過程十分精細。女師傅告訴記者:“景泰藍也叫‘銅胎掐絲琺瑯’,根據設計師設計的圖紙,先用銅絲按1比1的比例做好,然后粘到銅胎上,綠色的液體是一種中藥,就是靠它把銅絲粘到銅胎上的,粘好之后,再用火燒,然后再根據顏色用礦石粉上色,再燒,一般要燒七八次,燒到礦石粉表面光滑、充滿光澤為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