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僅靠SCI、SSCI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與否來衡量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現狀或將有所改變。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圖書館日前共同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2版)》和《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以及首份全面評價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名單,科技界和社科界的418種學術期刊入選。
據了解,這是我國首次從文獻計量的角度,全面、系統、深入地向社會揭示我國學術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標志著我國學術期刊有了統一的國際影響力品牌標識。
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主任杜文濤介紹,此次發布的名單包括“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 “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編制組通過將3533種科技類備選期刊與680種人文社科類備選期刊分別按照國際他引總被引頻次和國際他引影響因子兩個指標排序,并經國內外專家評定后,遴選出418種期刊列入上述兩份名單,其中不少非SCI、SSCI收錄期刊比SCI、SSCI收錄期刊具有更高的被引用次數。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指出,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報告是我國期刊界的一件大事,是推動國內期刊提高質量的一件好事,也是按照文獻分布規律對我國學術期刊進行科學評價的一件實事。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認為,學術期刊評價對學術期刊和學術研究的發展意義重大。此前我國對于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評價,多以SCI、SSCI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與否作為唯一衡量標準,很多未被收錄期刊往往不被看好。“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這一極具品牌特征的期刊標識概念,不僅將大大提升我國學術期刊“走出去”的自信心,更意味著我國學術期刊正式進入國際化品牌建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