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發表的每條微博未來將可能以“微博版權印”的方式實現版權保護及自主經營,而這一模式的實現與版權的集約化運營密不可分。專家指出,未來版權集約化運營將成為行業發展新方向。
記者日前在全國版權交易共同市場主辦的“版權集約化運營高峰論壇”上了解到上述信息。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表示,版權集約化運營是當務之急,推動版權集約化運營平臺的發展,是促進市場規范化、效益規模化的有效方式,是促進文化生產要素、流動與重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引擎,是突破傳統模式發展瓶頸的革新手段,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王野霏認為,文化產業雖形態多樣,但有著共同特點,即以版權資產為核心要素進行生產和運營、產業發展有賴于版權保護水平和版權保護環境。因此,如何打通權利人和使用者之間的坎,建立產業化的樞紐,是版權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尋求版權產業鏈上下游的開放平臺和分享收益的機制,是真正實現版權集約化運營的關鍵要點。”中國版權協會副秘書長殷秩松介紹,版權集約化運營分為幾種形式,第一類是版權資產運營基金,如中關村新媒體版權基金,第二類是社會化版權托管服務平臺,如微博社會化版權協作平臺,第三類是專業化版權托管服務中心,如中國影視版權銀行、中國作家版權托管服務中心等,第四類是版權云供應運管平臺,如視頻版權云分發平臺。
據了解,全國版權交易共同市場各成員單位還共同發起了《2013年全國共同市場宣言》,強調繼續堅持“方向一致、厚德自強、互助協作”的聯動機制,努力推進服務平臺專業化、交易模式標準化、認證體系權威化和信用體系社會化的工作進程,提高版權流通集約化水平,創新版權服務機制、信用機制和運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