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博園開園首日,游客扎堆。“限流”成為各展館保護游客安全的最好、最實用的措施。記者昨天采訪北京園和園博館時,深深體會到累并快樂的感覺。
開往園博園的地鐵 猶如旅游專列
聽說園博園12點開園,記者昨天11點登上了開往園博園的地鐵。14號線猶如旅游專列:老人孩子扎堆,歡聲笑語盈耳。很多人的旅行包里都塞著礦泉水、相機、西紅柿和黃瓜。場面恍若多年前學校組織一車學生前去春游。
從首站西局一出發,車廂里即客滿,但并不擁擠,15分鐘的車程中不見有人下車,也不見有人上車。與其他地鐵線相比,14號線里鮮有旅客行色匆匆,車廂里也沒有人自顧自地擺弄手機或者是閉目養神,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地聊天、逗孩子或者是整理包里的水果,整個車廂里其樂融融,游興正酣。一眨眼的工夫園博園站就到了。
再現盛世宮廷 生怕“游園驚夢”
北京園占地只比足球場大點有限,但是皇家氣息濃重。其建筑工匠都參加過故宮、頤和園的維修工作。整個北京園的建筑工藝采用傳統的貼金而非現代的描金,真實地反映了幾百年前皇家盛世的神采。再加上其依山而建,可以俯瞰錦繡谷,因此在整個園博園128個園區中看上去霸氣十足。
仿制的乾隆皇帝雕龍立體寶座,皇家型制的燕京八景屏風,根據乾隆花園演化而來的靜明軒、三友廊,運用天壇圜丘紋樣而制成的萬景廣場,根據圓明園“茹古涵今閣”再現的“聚景閣”、……整個北京園富麗典雅、肅穆威嚴,大氣深沉,宮廷味十足,難怪有游客感嘆“大氣兒不敢出”,仿佛生怕自己的游園驚了皇帝的美夢。
北京園:2小時限流四五次
由于北京園臨近園博園的4號門,又與錦繡谷連成一體,園內看皇家氣派,園外賞郊野美景,因此游客扎堆。下午2點左右,記者趕上限流。幾分鐘的工夫,門口已排起了長隊。志愿者一遍遍用喇叭提醒游客“請照顧好您的老人和孩子。”記者獲悉,“開園兩個小時這樣的限流已經實施了四五次。”
家住石景山的賈女士一家6口同游園博園,孩子坐嬰兒車,老人坐輪椅。“感覺景色不錯,就是無障礙設施差了一些。”記者獲悉,園博園各館很多都是堆山造景,窄橋流水,尤其是南方的太湖石嶙峋尖利,因此游人需照顧好老人和孩子。
園博館:開館3個半小時接待7000人
中國園林博物館是中國首座國家級園林博物館。它與永定塔、園博會主展館并列為“園博會”三大標志性建筑。由于園博館位于園博園的最北端,離地鐵站最遠,步行要走一個多小時,工作人員說:“原本以為人不會太多,沒成想道道門都要限流。”
園博館最大的接待量為瞬時3000人。昨天下午2點45分左右,瞬時游客已達到2500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賞景一定要跟景色保持距離,否則感受不到園林的美。”因此從中午12點入園開始,凡達到2000人,園博館均會采取限流措施,即每5分鐘放入100人到200人。“園博館使用的是電子票,監控器可以顯示瞬時人數。根據在館人數我們會對館內不同的區域采取限流措施,以確保游客的游園舒適度。”
截至15:30止票時,園博館3個半小時已接待游客近7000人。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游客。由于園博館離主場館距離比較遠,它又是北京市的公益博物館,即便是展會結束后也會長期免費開放。建議市民先行游覽園博園其他場館。
■品園·故事
一別50年. 昨天一早,年過七旬的張先生就從大興黃村出發,到達園博園時還不到10點。這時老人才知道12點才正式開園。“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不過也值得。”
張先生年輕時在長辛店618廠做工,離現在的園博園很近。“那時大概是1959年,我參軍后就離開豐臺了,一晃50年過去了。”張先生說,他這次到園博園來參觀,就是想看看當年印象中的沙土崗變成啥樣了。
張先生表示,他在進園時了解到,亮點之一就是由垃圾填埋場改造成的錦繡谷。“這里以前到處是采砂留下的大坑,現在沙土全看不見了,變成鮮花港了。”
張先生說,自己此次來園博園除了故地重游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給家人郊游探路。“我這次兩個目的都達到了,下次就帶著老伴兒一塊來了。”
■品園·特色園
為看熊貓一眼 成都園外排長隊
成都園雖然小,但是有寶貝。大熊貓“琪琪”和“芝芝”不僅是成都園里的明星,也是園博會的明星。“聽說是園博會里唯一的活物……”昨天下午,園博會一開門,很多游客就直奔成都園,想看看園里的兩只大熊貓。
在成都園里,記者遇到一位84歲的“特殊”游客,老人姓曾,是郵電大學的離休干部,離休后他專門拍野生動物,尤其是大熊貓,曾多次到四川熊貓保護基地拍攝。2011年上海世博會,曾大爺就在熊貓館里開起了自己的熊貓攝影展。這次,曾大爺也想像世博會那次一樣,在成都園里擺放幾張自己的熊貓攝影作品,不過這回工作人員婉拒了曾大爺的提議。
成都園里的兩只大熊貓,住的是“一室一廳”,一個是露天的“游樂場”,一個是室內的“休息室”。據工作人員介紹,昨天上午,大熊貓曾在“游樂場”待了會兒,但是由于天氣較熱,后來就沒有再讓它們出“休息室”。接近下午3點,游客越來越多,成都園開始限流,園內只容納60人。園內,玻璃窗上貼著標語,提醒游客不要大聲喧嘩。工作人員也不停勸導游客不要長時間停留,游客們一般都通過玻璃窗,看上不到一分鐘,就離開了。園外,為了一睹熊貓真容,游客們排起了長隊。
江蘇、嶺南兩大南國園林受好評
“憶江南”就是江蘇園,它和旁邊的嶺南園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逛起來爽。“憶江南”有17處景點,一進入園子,溫婉的江南柔情就撲面而來。庭院、假山、鑿池……都是江蘇園林的小情小調。
江蘇園的面積大,游客也多。很多游客都能對著園內的景致點評一二,可見江南風情的深入人心。游客眾多,難免喧嘩。不過,在江蘇園里卻有一處清凈地。有一處小亭子,名叫方亭。亭中有一位古裝打扮的藍衣女子,正在撫琴彈奏。她的身邊聚集著游客,但當她開始彈奏,小亭子內就格外安靜,沒有一個游客出聲說話。隨著下午客流量的增加,江蘇園也開始限流。
在江蘇園不遠處,就是嶺南園。“嶺南”代表著祖國的南方,也代表著一種悠久濃郁的文化。嶺南園十景:南國紅豆、雨打芭蕉、漁舟唱晚……都極具地域特色。嶺南園中最大的特色之一要數南方植物,芭蕉、孔雀木、棕櫚、桫欏等植物打造了嶺南特色植物景觀。建筑上,也有船廳那樣北方從未見過的樓閣。船廳是一座兩層的樓閣,一層架空,兩邊臨水,可聽泉品茶看戲;二層展覽嶺南書畫、端硯、家具等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