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對話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中國“洋大學”教什么?

2013-08-06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中國學生太優秀了,令人激動!”坐在記者面前的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前康奈爾大學校長雷蒙(Jeffrey。樱。蹋澹瑁恚幔睿⿲磳⒃诮衲晏と胄iT學習的首屆中國學生贊不絕口,他說,不少學生都放棄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的中國頂尖院校,而選擇就讀上海紐約大學這一中外合辦的教育“試驗田”。圖為雷蒙在2013常青藤中國論壇上發言

    “中國學生太優秀了,令人激動!”坐在記者面前的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前康奈爾大學校長雷蒙(Jeffrey。樱。蹋澹瑁恚幔睿⿲磳⒃诮衲晏と胄iT學習的首屆中國學生贊不絕口,他說,不少學生都放棄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的中國頂尖院校,而選擇就讀上海紐約大學這一中外合辦的教育“試驗田”。

    作為我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辦大學,從2011年籌建,一直到2012年10月獲得教育部的批準,上海紐約大學一直是公眾的關注焦點。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日漸成為潮流,涵蓋課程講授、學位授予乃至成立院校等各種形式。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等,都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嘗試。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有贊譽,也有質疑,家長、學生在心動之余難免會問:在家門口上“洋大學”,學生能得到真正國際化的教育嗎?國外名校的教學優勢能體現嗎?

    在2-4日舉辦的留學論壇“常青藤中國論壇”上,針對公眾的疑問,雷蒙面對記者,一一給予回應。

    “學費很貴,所以我們必須證明學校夠優秀”

    記者:上海紐約大學今年秋天即將迎來第一批學生,其中有多少中國學生,又有多少外國學生?

    雷蒙:我們收到大約3000個中國學生的申請和大約3000個國際學生的申請,最后錄取了300名本科生,中國學生、國際學生各占一半。國際學生中,2/3是美國人,1/3來自其他33個國家和地區。我們計劃2014年招300名學生,2015擴大到400人,2016年招500人。

    記者:如何評價即將入學的中國學生?

    雷蒙:他們非常優秀。不少中國學生放棄了北大、清華這樣的機會選擇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中國學生來自貧困地區,艱苦的生活并沒有使他們消沉,他們非常樂觀,思考如何為社會作貢獻,以及怎樣發展自己的潛能。

    記者:學費是多少?

    雷蒙:國際學生學費每年4.5萬美元,由于中國政府對學校有資助,中國學生學費是每年10萬元人民幣,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壓力很大,但我們設有獎學金。學費很貴,所以我們必須證明學校足夠優秀。

    學生將“被迫”國際化

    記者:上海紐約大學和紐約大學本部相比,有什么特點?能保證具有紐約大學的優勢嗎?

    雷蒙:紐約大學的教學網絡遍布世界,在全球14個城市都有校區,獨立的門戶學校有三所,分別位于紐約、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和上海,門戶學校可以授予學生學歷。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個性,紐約大學本部特點是美國化,75%的學生是美國人,而在阿布扎比分校,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數能占到學校總人數的十分之一,感覺像聯合國。

    上海紐約大學的特點是介于這二者之間,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各占一半,在那里,學生“被迫”地融入一個國際化的環境:全英文授課,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外國室友,他們還必須去上海之外的紐約大學其他校區學習1至3個學期。

    記者:作為一所新創立的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如何吸引全球優秀的教授?

    雷蒙:我們的招聘策略是:先招一批蜚聲國際的華裔學者,他們和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紐約大學本部也會對這些人才敞開懷抱的,但是,本部未必吸引他們,因為他們更看重和祖國有聯系的工作機會。

    此后,再招第二波國際學者,他們是被第一波優秀學者吸引來的。我在籌建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就是這樣做的,非常成功。

    “學習是一生的事”

    記者:期待學生在上海紐約大學學到什么?

    雷蒙:學到“如何學習”。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一生的事,而不是被強迫的。我們要教學生如何負責、控制自己的學習;教給他們在自己的一生中如何在國際化環境下與他人交流;批判性思維也很重要,對自我、對老師都要有批判思維。

    記者:許多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會考慮就業前景,你怎么看?

    雷蒙:家長或學生有這樣的考慮,我能夠理解。但工作并不一定要和專業掛鉤。當然,有的專業是需要一些相關知識的,比如,如果你要當物理學家,你也可以學數學、天文學,選擇可以更靈活。如果你想當銀行家,未必要學金融,你也可以先學詩歌、哲學、物理或工程。關鍵是,你要有熱情,有自己的興趣。

    記者:您在讀大學時,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雷蒙:最重要是無懼嘗試,勇于創新。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要有勇于嘗試的、樂觀的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