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故宮將在北京海淀建47萬平米“分院”

2013-10-11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昨天(9日),在臺北參加“乾隆特展”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透露,北京故宮將開門辦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單霽翔:教的是鑒賞能力不是直接看“值多少錢”

    昨天,在臺北參加“乾隆特展”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透露,北京故宮將開門辦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此外,單霽翔還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就兩岸故宮交流的熱點問題接受了京華時報的獨家訪問。

    北京故宮新舉

    北京將開辦“故宮學院”

    教什么?

    古建保護文物鑒定

    單霽翔介紹,故宮博物院將與東城區政府合作,建“故宮學院”。東城區政府已經同意在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掛牌成立故宮學院。據介紹,該校教學培訓設施齊全,有30間教室和階梯教室等,將來“故宮講壇”也準備移到這里舉辦。

    故宮學院的教學除了內部的各項培訓外,還面向業界和社會。教學內容發揮故宮博物院在文物鑒定、研究、保護等領域的優勢。培訓內容包括古建筑保護、文物鑒定、館藏文物科技保護、博物館學知識等。

    收費嗎?

    學院運營“非營利”

    此前,媒體曾報道過故宮博物院專家到社會上鑒定引發的風波。單霽翔對此明確表示,將來故宮的培訓,比如“鑒定培訓”,是大量故宮專家學者把其一生的知識積累拿出來,教給大家如何提升對文物的鑒賞能力、理解能力,而不是直接看“值多少錢”。所有的培訓都基于故宮學院非營利性的特點運營。

    單霽翔還透露,故宮出版社已經申請到國家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書畫類的資格,建立面向全國書畫學習者的技能培訓與測評系統,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也將像英語、彈鋼琴一樣設置不同的級別,有關考級的相關培訓也有望在故宮學院舉辦。

    故宮將在海淀建47萬平米“分院”

    公眾可目睹文物修復技藝

    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北京故宮再次創造了單日客流17.5萬的年度紀錄,這與此前測算的3萬人的文物安全客流量相比差距甚遠。

    對此,單霽翔透露,今年將采取措施將游客人流控制在1500萬以下,希望明年能夠降到1400萬以下。今后兩年故宮的目標是使開放面積擴大到65%。

    單霽翔介紹,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已經完成規劃構思,周界報警工程、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改造工程等開始實施。預計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開放以后,每年將迎來不少于300萬的觀眾。

    據悉,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選址在海淀區上莊南沙河畔。整體規劃用地47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準備安排12.5萬平方米的建筑。其中最主要的是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旨在解決故宮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貴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繪畫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科學保護和有效展示的問題,同時把文物修復的傳統技藝,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技能展示給公眾。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規劃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實現開放展示,公眾可以參觀文物藏品保護修復的過程。

    博物館展廳規劃面積55000平方米,加上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相當于一座大型博物館。

 相互評價

    她是一個學者型的館長

    單霽翔:她是一個學者型的館長,對于藏品非常了解,在當院長之前,對于文物保管現實狀況經常搞調研,包括大陸很多地點。這種既有專業素養同時又有現實經驗的履歷是一個非常好的結合。

    他的寫作讓我望塵莫及

    馮明珠:我覺得他平易近人,演講很有魅力,“他的寫作也是讓我望塵莫及”,我覺得他執行能力很強。他具有做博物館館長的特質,剛毅果決又愿意聆聽故宮同仁的聲音。

    師出名門

    單霽翔:恩師吳良鏞教授,不僅在建筑、城市規劃、教育等方面做出杰出貢獻,而且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也開辟了許多重要的和基礎性的工作。單霽翔表示,吳良鏞教授對他影響非常大,在他“廣義建筑學”的啟發下,“廣義博物館”理論呼之欲出。

    馮明珠:恩師李守孔先生是國際知名的近代史專家,馮明珠也是清史大家陳捷先教授的學生。

    兩岸院長同題問答

    在任期內,希望故宮實現什么樣的發展?

    讓故宮真正成為“博物院”

    單霽翔:我的理想用三句話概括: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這主要涉及到故宮的古建筑群的保護和服務環境的優化;實施平安工程,確保故宮平安;建設世界一流的博物館,真正地讓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這需要在藏品的科學研究、保護,陳列展覽水平、觀眾接待、文化傳播能力、社會教育、科學管理等多個方面綜合提升。

    推動大故宮計劃

    馮明珠:首先兩岸文化的交流,我會繼續推動。第二,我們目前正在推動故宮南院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建設。我當然希望在我的任內能夠看到故宮南分院正式開幕。第三就是我們現在非常努力地推動大故宮計劃:臺北故宮博物院第六期的擴建。除了讓參觀的人數增加,還有就是解決展覽陳列空間不足的問題。

    作為故宮的院長,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

    做院長酸甜苦辣都得承受

    單霽翔:酸甜苦辣都得承受。故宮院長要能夠包容,聽取各界的意見,執著地設定目標以后強力推動。最基礎的還是愛故宮。你不愛它你就不會為它動腦子,為它努力。

    不能“原地踏步”

    馮明珠:我覺得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做院長一定要積極任事,不能“原地踏步”,否則策劃不出好的展覽。心胸要開闊視野要遼闊,雖然我不是讀博物館學的,我也不是讀藝術史的,但是我畢竟在故宮博物院歷練了35年。

    對于兩岸故宮的發展,面臨的最大壓力是什么?

    游客太多造成負重太多

    單霽翔:游客太多了,從文物保護的角度承受不了,負重太多。超量的觀眾涌進故宮,我們沒辦法遏制觀眾的增量。我們既不能提高票價又不能限制只要到8萬人就關門,經濟杠桿和行政手段都不行的話就只能有三個辦法:提高安全防范水平、改善觀眾服務和擴大開放空間。

    工作人員不夠

    馮明珠:最嚴重的壓力是我的工作人員不夠。政府現在沒有給我人手,給我的是加班費。如何讓同仁們輕松一點執行他們的任務,是我現在的壓力。我們現在單日的人流量已經達到了平均每天1.2萬人,目前用人流管控。當展廳里面達到2500人就停止進入。必須等出一批人才能再進人。

    有人說到了北京故宮主要看建筑,到了臺北故宮主要看文物。您覺得這種說法對嗎?

    來北京故宮不只是看建筑

    單霽翔:北京故宮是一個文化資源復合型的地點,它的文化職能特別多—既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又是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還是博物館,因為有著多重的屬性,來北京故宮不只是看建筑。

    臺北故宮不只是“酸菜白肉鍋”

    馮明珠:有一種說法是到臺北故宮游覽就是看“酸菜白肉鍋”。實際上,無論是哪個博物館不僅是看建筑、看文物,也應該追求一種文化教育的內涵。比如我們會跟學校聯系,甚至介入他們教案的設計,把博物館的資源編進去。

    在兩岸的故宮交流過程中,您認為哪些是可以分享或者借鑒的?

    文物修復方面加強合作

    單霽翔:臺北故宮一直是個現代化的博物館,對游客、環境的管理很有經驗,特別是他們在把博物館的文化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普通民眾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北京故宮的研究成果應該跟他們更多地分享,兩岸文化畢竟同根同源,我們的資料藏品比較多比較豐富,在文物藏品的修復方面,傳統技藝的很多傳承人在大陸,雙方應該加強合作。

    復制品帶到鄉下展覽

    馮明珠:北京故宮有很多老師傅,對于古文物的修復方面值得借鑒。我們的教育工作值得分享,臺北故宮的文物不能離開博物院,但復制品都會帶到鄉下展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