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正式開始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整個過程歷時4年,到2018年6月全部完成。據悉,我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是在1979到1986年,時隔近30年,很多地名數(shù)據存在不新、不全、不準的問題,此次普查將解決這一問題。
地名數(shù)據不新不準現(xiàn)象突出
據了解,1979年到1986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的地名普查,共普查了550多萬個地名,獲得了豐富的地名信息檔案,基本上摸清了我國的地名狀況,初步實現(xiàn)了我國地名的標準化。
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說,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每年我們要有2萬個新地名的產生,但是目前掌握的地名數(shù)據不新、不全、不準的問題十分突出,迫切需要開展全國地名普查。
宮蒲光說,在第一次地名普查后的近30年時間里,盡管不斷加強地名管理,但仍存在一些亂象。這些亂象主要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大、洋、古、怪、重”。“安排這次普查,一個是要摸清我們的地名家底,第二就是要整治亂象。”
普查的島礁地名將陸續(xù)公布
據了解,地名普查將包括海域,陸地水系,陸地地形、行政區(qū)劃等12大類地名。內容主要包括五方面:查清地名基本情況;對不規(guī)范地名進行標準化處理;設置地名標志;建好地名普查檔案;建立地名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tǒng),加強普查成果轉化運用。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劉保全介紹說,第二次地名普查試點,首先進行了陸地沿邊地名普查和海域地名普查,現(xiàn)在正處于成果整理階段,成果出來后將向社會分期、分批公布,盡早提供社會應用。
劉保全說,凡是我國海域范圍內的島礁都要進行普查,包括一些外界認為有爭議的島礁。在第一次地名普查的時候相關單位就對南海諸島進行了地理調查,這次在試點期間再次進行了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