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傳出捷報:我國首枚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萬能芯片”上市,可充當高精尖醫療設備、大型工業控制儀器的‘大腦’,在不同行業系統中靈活“跨界”。這讓中國成為除美國外首個成功研制“萬能芯片”并實現量產的國家。
相比于枯燥的宏觀經濟數據,北京科技創新驅動正實現著一個個絢麗多彩的夢想,中關村園區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4.3%;相比于上半年全國平均7.4%的GDP增速,北京7.2%的成績略顯低調,卻注入了高端引領、綠色發展的新內涵。
綠色發展“壯士斷腕” 首都戰略日趨清晰
在京西石景山區西北熱電中心,服務長達半個世紀的大唐國際高井熱電廠正式關停,這是北京市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以來,關停的第一座大型燃煤熱電廠。
關停燃煤機組是北京市“調結構、轉方式”的一個縮影。去年“灰霾鎖城”的困擾,讓北京環保與經濟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破解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轉型升級和收入增加等現實矛盾成為擺在決策者面前的“考題”。
向綠色發展轉型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北京義無反顧地給自己戴上了“緊箍咒”。今年上半年,北京完成213家污染企業停產退出,這對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今年1至5月,北京財政收入增幅出現小幅回落。與此同時,北京PM2.5平均濃度上半年同比下降逾一成。
在全力推進產業轉型之時,北京的產業轉移也在悄然提速。“從北京上地產業園出發,70公里的高速車程就可以到達河北懷來東花園。”近期,北京科力恒久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楊哲紅頻繁地在兩地往返,這是因為公司在東花園開設了全資子公司。
北京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向周邊轉移。“我們要加強區域對接協作,重點疏解制造業的生產環節以及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業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讓北京城市戰略定位更加清晰,卻也給經濟增長帶來巨大壓力。”
高端引領創新發展 “高精尖新”碩果累累
如何填補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留下的“空洞”?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夏沁芳介紹說:“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的行業,公司再小也要培育扶持。北京市上半年經濟發展更注重高端引領。”
6月中旬,全國首個創業服務集聚區——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式開街。包括聯想之星、36氪、天使匯在內的10余家企業成為首批進駐街區的專業服務機構。這里旨在打造吸引全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集聚高端創新創業服務要素的功能中心。
“我們接觸的創業團隊從最初的200個增加到如今的上萬家。”36氪創始人劉成城說,“越來越多優秀的創業項目誕生,因為在中關村創業更簡單了。”
上半年,北京信息服務業、金融服務業以及科技服務業等高端行業對GDP增速貢獻率超過50%。這其中,今年1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掛牌的“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簡稱“CED”)功不可沒。
今年5月,全國首個打通eBay、亞馬遜等7大全球性網購平臺的跨境電商平臺“小笨鳥”在CED上線,預計全年將有2.23億美元到3.47億美元的交易額產品從這個平臺飛至全球各地。
1至5月,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收入增長10.1%,創造了北京市九成以上的高技術制造業收入。
經濟發展惠及百姓 民生保障造福區域
在北京,“住”一直被認為是百姓支出較高的大項。今年以來,北京加強住房保障和市場調節,引導房價持續回穩。據統計,北京市新 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從去年10月份的21.2%,回落到今年5月份的9.7%。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數月出現下降。這讓北京市民心態發生逆 轉。
“搖中了位于大興的自住型商品房項目,還在猶豫要不要買。”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尹先生對記者說,“北京房價不再像以前那樣瘋漲,不管是商品房還是自住房,現在有時間冷靜地選一選。”
北京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十分關注民生領域。1至5月,北京教育、衛生、文化、交通、社會保障等方面支出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接近六成。
在踐行中央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北京市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配置也在“打破一畝三分地”。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 說:“北京通過多種手段帶動周邊地區醫療衛生技術的發展。”如今,河北燕達醫院已作為北京朝陽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北京朝陽醫院13個科室的15名專家定 期去出診。自2013年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成立以來,已吸引河北省兒童醫院等10家成員單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