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最詳細的海底地圖透過衛星探測海底,圖中彩色部分為海洋,黑色為陸地。
據港媒報道,多國科學家利用歐美民用衛星數據,制作出歷來最詳盡的海底地圖,令2萬座位處深海的神秘山峰曝光,一些深海海溝面貌也可呈現人前。專家指出,新海圖有助于軍事、能源開發及地質考古等方面的應用,甚至有望協助搜索失蹤的馬航客機MH370。
借助衛星測高準確度倍增
由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ScrippsInstitutionofOceanography)的地理學家桑德瓦爾 (DavidSandwell)及澳洲悉尼大學地理學家米勒(DietmarMuller)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裝有雷達測高儀的歐洲太空總署 (ESA)CryoSat-2衛星,以及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法國太空研究中心(CNES)Jason-1衛星的測量的海平面高度變化數據,制作出 高解像立體引力模型。由于海平面高度會隨地貌差異產生的引力變化而有所不同,科學家可藉推斷海底地貌及板塊結構,并藉以制作出新海圖。
資料助研地殼板塊移動
專 家指出,新海圖采用的地引力模型準確程度較1997年的上一個版本舊海圖高出1倍。此前的海圖只能顯示海洋中超過2公里高的約5000座山峰,而新海圖則 可望包羅超過1.5公里高的海底山峰資料,并能標示出被海洋沉積物覆蓋的地貌,估計可令2萬座未被發現的海底山峰曝光,包括在墨西哥灣中一處長度等同美國 得州寬度的山脊,以及在非洲安哥拉以西的大西洋中一組800公里長的山脈等。
桑 德瓦爾指出,海底山峰是由地殼板塊移動時產生的裂痕,被涌出的巖漿填補所形成,了解其在何處及何時形成,有助重塑板塊移動分裂的情況,對于研究地球的地質 歷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海圖中的地貌資料,除了有助漁業管理及海洋生態保育,研究海流變化,亦能用于軍事及鉆探原油蘊藏。
米勒稱, 海底約九成面積至今仍未被探索標記,人類對海底地貌的認識甚至較對火星地貌更少,而MH370失蹤事件已突顯了海洋地貌資料的重要性。他指出,雖然衛星資 料繪制的海圖解像度約為5公里,不及以船載聲納繪制的海圖準確,但衛星覆蓋范圍較佳,而且利用現有衛星數據制圖,能大幅減輕制作成本與時間,如以聲納制 圖,成本可達20億至30億美元,并需多年才能完成。研究報告刊于《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