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開放倒逼改革提速——解讀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圍三大信號

2014-12-29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全國人大常委會28日決定授權國務院在廣東、天津、福建、上海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自 貿試驗區擴圍,再一次展示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與魄力。業內人士分析,擴圍后的四大自貿試驗區布局合理、定位清晰,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的信號明顯。

    信號一:蹄疾而步穩 自貿試驗區思路更加成熟

    廣東、天津、福建三大自貿試驗區探索加快實施,相關法律調整在四大自貿試驗區同步推進……一系列改革舉措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在福建平潭,“卡位”成為最熱門詞匯。為了對接自貿試驗區美麗圖景,平潭人李茲鈿早在今年6月就與兩個臺灣朋友合伙,開設了臺貨店鋪。如今李茲鈿的“跨海峽”合作店鋪,已成為平潭對臺免稅商品市場的第一大商戶。

    “自貿試驗區快速推進,并預留‘三年試行’的政策調整空間,充分顯示了改革的‘蹄疾而步穩’。”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端表示。

    相關專家表示,自貿試驗區“各有特色、均衡發展、不貪大求全”的特征凸顯,說明中央推進自貿試驗區的思路更加成熟,也有利于集中力量突破體制障礙,真正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目標。

    信號二:并非簡單復制 強調“互補、對比”試驗

    26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時表示,在廣東、天津和福建,依托現有新區、園區再設3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以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互補試驗和對比試驗。

    “互補、對比”,成為業界關注的自貿試驗區擴圍“焦點”。由于承擔改革開放“國家試驗”的職能,不簡單復制、走差異化道路,對于擴圍后的自貿試驗區隊伍至關重要。

    據廣東省有關部門介紹,廣東自貿試驗區將通過在CEPA框架下擴大對港澳開放、破除準入后的隱形壁壘和政策障礙、自貿區自身體制機制的創新,進一步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

    “天津自貿試驗區將在借鑒上海自貿區試點內容基礎上,統籌考慮區域特征,重視對京津冀、環渤海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天津自由貿易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恩專對外透露。

    福建對接臺灣,廣東側重港澳,天津重點面向東北亞并統籌京津冀協同發展。業界人士分析,從三大自貿“新軍”的戰略布局來看,區域化特征、目標指向性更加明顯。

    “服務兩岸關系大局、推動閩臺融合,是福建的重大使命;福建自貿試驗區的落地,將為閩臺產業融合拓展更大政策空間。”黃端認為。

    信號三:壓力測試升級 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

    在此次擴區之前,上海自貿試驗區主要包括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而“擴區”后的面積大大增加,并跳出了原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范圍。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擴區,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即自貿區要在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基礎上辦。“世界上其他的自貿區,多半是促進貿易便利化,因 此需要海關的特殊監管。我國自貿區雖然也要促進貿易便利化,但更重要的是試驗金融開放、政府職能轉變等內容,是一個綜合改革的概念。”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 研究院秘書長陳波說。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文溥教授認為,設立自貿試驗區更像一種壓力測試,相關改革舉措放在這個框架下嘗試,并以此倒逼簡政放權、機關效能建設等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步伐。

    “投資自由化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探索的重要經驗。”劉恩專認為,在國民待遇基礎上,天津濱海新區將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摸索建立的負面清單,清單所列事項甚至更為“瘦身”。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寅表示,在政府自身改革方面,未來自貿區將持續推進。比如嘗試以大數據為支撐,建設監管信息共享的平臺,使得事中事后監管更加現代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