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當天,地壇廟會開幕,抬著“皇上”的“仿清祭地”的表演隊伍,正前往祭地儀式現場。
昨日的龍潭廟會上,表演人員正等著上臺。
龍潭廟會花會表演現場,民間藝術團體正為游客表演。
2月18日,第30屆北京地壇廟會正式開幕,除延續“仿清祭地表演”傳統外,廟會今年取消了開幕儀式,以“舞獅鑼鼓”迎接開幕。此次廟會新增傳統手工藝精品展示區,各色商鋪、小吃、游藝種類繁多。
刷IC卡進入可縮短排隊時間
早上8點,地壇公園開園迎客。在公園南門外,紅色的“吉祥如意”迎客牌樓,道路兩旁的樹木上掛起了大紅燈籠,園內也是處處張燈結彩,一派喜氣。羊年吉祥物、“盛世華章”、“春到地壇”等景觀引得無數游客拍照合影。
公園東、西、南、北四個門均設有安檢,實施“人物同檢”,標準堪比地鐵。安檢員提示,打火機不得帶入園內。
為縮短游客購票時間,游客可持一卡通通過東門和北門“專用IC卡通道”進入,避免排長隊買票。
“皇帝”再現清代祭地儀式
“看我的帽子戴得夠齊整嗎?”地壇“齋宮”內,正化妝的“皇帝”讓同事幫忙看裝扮,一會兒,他將帶著數百位“大臣”進行祭地表演。
裝扮好后,剛才還隨口開玩笑的“皇上”,突然就威嚴了起來,他走出化妝間,開始給“大臣”們指點在表演時如何走位,如何臨場應變。
上午9點半,在數百位“文武大臣”簇擁下,“皇帝”走向“方澤壇”舉行“祭地”表演。“祭地表演”遵照乾隆帝的祭拜程序進行,嚴格按照迎神、撤饌、送神等九個步驟進行。
逛廟會體驗老北京文化
為紀念廟會三十年,以老北京“天橋絕活”為主的“歡天喜地”舞臺精選一些節目,表現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如中幡、摔跤、雙簧、牛骨數來寶等。而“老北京胡同人家”,復原部分老北京四合院里的生活場景,展現百年前一個老北京家庭的格局。
位于公園西側的名家名店精品展示區是本次廟會新打造的項目。游客在這里不僅能購買到慶陽香包、核雕、糖畫、陶笛精品等物件,還能體驗陶趣、紙雕等傳統手工藝和品嘗“金糕張”等老字號小吃。
多種款式的游藝也是地壇廟會一大特色,園內游藝區有三處,分別在“拜臺”內,北門、西門附近。游客購買“Q幣”后可游玩“勇敢的大黃鴨”、“瓶瓶有禮”、“命中十環”等上百款小游戲。其中“摘福袋”最受孩子們喜歡。
龍潭廟會設12處尋人定位樁
花會表演拉開第32屆龍潭廟會序幕;布置千名安保員,安保級別為歷屆最高
新京報訊(記者左燕燕)在一場喜慶的花會表演后,第32屆龍潭廟會正式開幕,在本次廟會上,將為游客提供非遺文化展示、冰雪嘉年華、競技體育活動等多種特色項目。據工作人員介紹,為保證廟會安全,此次安保人員共計上千人,安保級別為歷屆最高。
民俗文化表演最受歡迎
“花會表演開始咯。”昨日上午9點,龍潭廟會西北門口,隨著一聲響亮的吆喝,舞獅隊拉開了表演的序幕。各地民間演出團體輪番上陣,帶來河南盤鼓、撫順滿族秧歌、河北龍獅舞、山東鼓子秧歌等8檔民俗文化節目。開演幾分鐘后,數百名觀眾已將現場圍了個水泄不通。
10多分鐘后,踩高蹺表演將現場氣氛帶到高潮,舞蹈者穿著亮麗的民俗服裝,腳上綁著長木蹺,手上拿著手絹花,變換舞蹈動作大步走著。“踩高 蹺看起來好玩,但實際操作非常難,剛開始學時,要三個月后才能踩著高蹺走路,我們都是從小開始練的,才能在廟會上給大家帶來精彩的表演。”一名表演者說。
入園安檢嚴查違禁品
龍潭廟會西北門開場表演開始時,近三十位安保人員,戴著黑色頭盔,將透明防暴盾牌橫放在胸前,在現場值守。表演結束后,這些安保人員分成小分隊,每組十人在龍潭湖公園里進行巡視,而在西北門外,也有民警在現場執勤。
廟會工作人員謝女士表示,為充分保障游客的游園安全,今年加大了對安防工作的投入,普通民警加上園內安保人員共計有1000多人,為減少游 客因尋人增加的停滯時間,在園內增設12處尋人定位樁。“安保級別可以說是歷屆最高。”她說,從進入廟會開始,就實施嚴格安保,所有門區均設置了安檢設 備,嚴查違禁品。
免費發放防走失手環
在公園門區的志愿者服務站,大學生志愿者穿著藍馬甲,為小朋友免費發放防走失手環,并在手環上寫上家長的姓名和聯系方式。
“人多時很容易發生小朋友和家人走失的事,我們提供這個手環,就是方便聯系孩子家長。”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據了解,今年龍潭廟會修訂安全應 急方案,廟會最大承載量為10萬人,當游園人數超過9萬人時,將準備啟動緊急疏散預案。發生擁堵時,將暫停演出活動,停止售票和暫時關閉公園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