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首都兒科研究所:預防慢性病需從娃娃抓起

2015-05-18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首都兒科研究所所長、附屬兒童醫院院長羅毅,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內科護士長楊穎近日做客由新華社北京分社、北京市醫管局聯合舉辦的“2015北京護理文化周系列訪談”。羅毅表示,慢性疾病對人類健康影響較大,在兒童時期應盡早對其進行干預,有助于降低成年和老年時的發病率。

    首都兒科研究所所長、附屬兒童醫院院長羅毅(中),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內科護士長楊穎(左)近日做客由新華社北京分社、北京市醫管局聯合舉辦的“2015北京護理文化周系列訪談”。

    “兒童醫聯體”拓展基層醫療服務

    首兒所于1958年建立,與其它醫療機構相比,更多地承擔著“研發”角色。羅毅說,50年代末,我國兒童面臨的很大問題是營養,因此,那時 首兒所研究的主攻方向是如何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多年來的積累,使得首兒所在這方面形成了一定成果,包括孩子出生早期應用什么樣的營養配方、喂養方式, 才能讓孩子更健康。

    目前,首兒所以“兒童保健群體醫學研究”“兒科疾病基因和生物技術研究”等課題為重點,開設了兒童衛生與發展研究室、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研究室、生長發育研究室等。目前,除了治療、護理常見疾病、危重癥患兒之外,醫院還可以為兒童提供生長發育、營養、保健等服務。

    近年來,首兒所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慢性疾病或對人類健康影響較大的疾病。羅毅說,觀察、研究某種疾病在兒童期的表現,若在兒童期找到了發病因素,然后對其進行干預,也許在成年后到老年時,這種疾病的發生率會降低。

    2014年,首兒所牽頭建立了朝陽區兒童醫聯體,一方面,旨在發揮基層醫療機構作用,讓當地醫生在增長兒科知識的同時,提高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希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社區、婦幼保健院相對基層醫療機構能夠得到處理,實現分級診療。醫聯體成員單位還建立了專科門診預約掛號、綜合會診機制,以及危重病人轉院的綠色通道。

首都兒科研究所所長、附屬兒童醫院院長羅毅在訪談現場。

    “兒童靜脈穿刺”難度較大

    羅毅介紹,2014年首兒所的門診量達到兩百多萬。因為孩子不能自理,所以兒科醫院、兒童醫院床位和護理人員普遍較多,但承擔的護理工作量也遠遠大于標準量,因此需要廣大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

    羅毅舉例:“兒童醫院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術水平基本上要高于成人醫院的護士。兒童的血管細、皮下脂肪多,小孩的疼痛忍受程度 與表達方式有別于成人,只要一不舒服就會哭鬧,為靜脈穿刺增加難度。但靜脈穿刺并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很需要病人家屬的理解和換位思 考。”

    為了讓患兒減少痛苦,首兒所每年開展護士技術練兵、技術競技比賽等活動。無論是新來的護士,還是非常有經驗護士,每年都會參加繼續教育、繼 續技術培訓項目,讓護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同時還結合醫院黨支部、團支部、工會和志愿者服務部的活動,拉近醫生、護士和病人三者間的距離。

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內科護士長楊穎在訪談現場。

    兒童護理工作甚為復雜

    與成人相比,兒童的護理工作更為復雜,這一點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二十多年的楊穎深有體會。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外,楊穎還要負責與患兒家長溝通、統籌病房、管理醫療儀器,與各科室溝通。她感覺自己像一個大管家。

    二十多年來,楊穎幫助過數以萬計的患兒康復,參與過無數次危重癥患兒的搶救。但在她看來,印象最深的事情,不是搶救臺上的“驚心動魄”,而是診室里的“無聲感動”。

    有一次,7歲的婷婷每天由爸爸帶著來輸液,每次輸完液,楊穎都拍拍她的肩膀,夸上一句:“寶貝兒,你真勇敢。”但婷婷仿佛沒有聽到一樣,從 不做出任何回應。第五天,婷婷的爸爸突然找到楊穎說:“護士,我想請你幫個忙。剛才你給我女兒輸完液后,沒有拍她的肩膀,孩子很失落,能不能幫我安慰一 下。我女兒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她有自閉癥。”聽到孩子父親的請求,楊穎趕忙走到孩子身邊,拍著她的肩膀說:“寶貝兒,真對不起,阿姨今天忘記鼓勵你了,你 非常勇敢,是個好姑娘!”出人意料的是,婷婷竟然抬起頭沖她笑了。

    楊穎坦言,有時面對患兒家屬的質問,也曾感到非常委屈,但感受更多的則是家長們的真摯感謝。她說:“有一次成功搶救完腦癱患兒后,家屬緊緊握著我的手表示感謝,我就覺得受一些小委屈真的不算什么。能夠幫助他們戰勝病魔、健康長大,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楊穎認為,現在的母親大都是80、90后,他們在家其實也都“嬌小姐”,因此兒科護士的工作不僅是對患兒的關心、對病情的觀察,及時向醫生反映,還要與孩子家屬溝通,甚至照顧他們。

    “有的母親全身心的投入在照顧孩子上,卻忽視了自己,大冷天的穿的衣服很少,我們就會幫家長披上衣服。”楊穎說,“兒科護士不僅要有精湛的 技術,還要用仁愛之心幫助兒童擺脫身體病痛、心理陰霾,還要懂得如何與患兒的父母溝通,可以說工作繁瑣,責任重大,但卻關系到一個個家庭的幸福,只有非常 用心才能做好。因此,我認為兒科護理是一份神圣的職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