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變革創新 引領潮流——從科博會看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2015-05-19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第十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17日落下帷幕。從“國外科技巨頭”獨領風騷,到民族品牌爭得一席之地,從自主創新攀升國際高度,再到“青年 創業”成展會主角……走過十八個年頭的北京科博會見證了中國科技產業的歷史變革,也折射出北京對全國科技創新創業的影響力、輻射力。

    如今,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在新一波創業創新浪潮中,正持續煥發活力,引領創業創新潮流。

    變革成長:“青年創業”項目成新主角

    連日來,位于北京東北三環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人頭攢動。在第十八屆科博會上,不僅有國內外1600多家機構代表參加,還有17個“青年創業”項目等新“主角”亮相。

    “過去的十八年中,科博會主角經歷了幾次明顯變化。”北京科博會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貿促會會長熊九玲說,大約前十屆展會的核心位置都 是三星、諾基亞這樣的國外大企業占據,后來,聯想、海爾、京東方等一大批國內自主創新的民族品牌開始展現“中國創造”的國際魅力。

    今年,青年創業、萬眾創新成了新主角。在青年創業、中關村創新展區,如Face++人臉識別、“夢幻工作室”的“靈雀驗證機”等成果受到格外關注,這些創新成果都來自“80后”。

    熊九玲說,國外企業減少、創新小企業增多,這不是說科博會影響力、吸引力降低了,而是表明她依舊煥發著新生活力,也踐行著北京科博會一直是中國科技創新創業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這個使命。

    “科博會是中國創新成果的縮影,也是北京創新吸引力的見證。”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說。

    清障搭臺:變科研優勢為創新實力

    40余所高校、200多家各級科研院所、900多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以及近2萬歸國創業人才匯聚北京。然而,要把資源優勢變為創新實力,還需要體制機制上的突破,需要為創新創業“清障搭臺”。

    作為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北京中關村扛起“先行先試”的使命。“1+6”“新四條”等先行先試政策持續突破。在中關村,有3W咖啡館、 車庫咖啡、聯想之星這樣的創新型孵化器,也有柳傳志、雷軍這樣的“創業領袖”及天使投資人,更有百度、小米、金山、聯想等創新企業及創業系……

    “縱觀全球,科技創新的誕生,必然是與創業緊緊相連。”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認為,完備的“創業生態”是北京作為中國科技創新領頭羊的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京校十條”“京科九條”連續出臺,讓高校、科研機構促成果轉化熱情得到保障。2014年,北京地區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有82項,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三分之一,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實至名歸。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把創新鏈條上松散的‘產學研用’‘珍珠’串成‘項鏈’,可以成為實施協同創新的載體。北京組建首都創新大聯盟,涵蓋活躍的聯盟100余家,覆蓋企業7000余家。”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說。

 肩負使命:引領創業創新新潮流

    “我們希望通過科博會的舞臺,傳遞出企業尋求創新的決心,也讓全國的合作伙伴認識我們這樣的創新企業。”一位京外科技企業負責人在科技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后說道。本屆科博會,技術交易、產業合作項目協議總金額822.54億元。

    熊九玲說,近幾年,科博會論壇數量逐漸減少,洽談、推介專場越來越多。這個變化說明北京科博會要借著北京的影響力,促進全國各地展開合作、競爭,讓科技快速融入各地實體經濟。

    “目前已經形成了自主創新在北京中關村開花,產業結果在全國的局面。”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王汝芳說,“中關村示范區去年技術合同成交額3100多億元,同比增長10%、占全國的40%,其中80%輸出到北京以外的地區。”

    服務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使命責任重大。“北京將推動制定科技要素流動的政策措施,搭建跨省區市的平臺,聯合攻關,促進三地研發和產業鏈上的分工合作,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經濟圈。”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本屆科博會上說。

    而隨著新一波創新創業熱潮加速來到,北京也在探索將更多創業資源、創業孵化模式,甚至是“創業導師”資源推廣到全國。

    恰如本屆科博會主題“引領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北京正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促產業快速發展,為中國創新驅動注入不竭動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