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美哉我少年中國"——天安門廣場"十一"升旗儀式側記

2015-10-02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穿越66載世事變遷風雨滄桑,2015年10月1日的第一縷朝暉,照亮天安門廣場,照亮在場7萬中國人的臉,照亮每一顆等待五星紅旗升起的心。

  清晨5時,廣場上已聚滿了等待觀看升旗活動的群眾,清冽的秋風絲毫沒有冷卻現場沸騰的氣氛。人們裹緊御寒衣物,圍聚在一起,時不時望向天安門城樓,盼望著那一神圣時刻的到來。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一學生楊際翔,搭乘昨晚22時的地鐵四號線末班車,從學校來到天安門。等上一整夜,就為了能挑選一個最好的位置見證國旗升起,“北京是一座每天伴隨著國歌醒來的城市,是一個可以大膽談論夢想的地方,我希望能將自己的夢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夢想。”

  隨著東方漸吐魚肚白,人群的守候和期盼也在逐漸升溫。

  6時05分,“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伴著雄壯的曲調,36名國旗護衛隊戰士威武地從天安門中心拱形城門走來。原本喧囂的人群瞬時安靜下來,大家屏氣凝神,目光一路追隨著那鏗鏘有力的步伐,走過金水橋,來到升旗臺。

 。稌r10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伴著莊嚴的國歌,旗手迎風展開五星紅旗。萬千熾熱的注目禮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萬羽和平鴿,帶著對祖國最熱忱的祝福,帶著對生活最美好的憧憬,飛向長空,飛向明天。

  這一刻,緋紅的黎明噴薄出無限光明的期冀;這一刻,來自江南塞北、五湖四海的中華兒女,共同祝愿共和國生日快樂。

  來自1160公里外的漢江平原——今年84歲高齡的譚德富,在兒女的陪同下來到天安門,是為了了卻一樁心愿,“老伴是抗戰時的老戰士。他走得早,沒趕上參加“9·3”閱兵時的老兵方陣。祖國的繁榮昌盛,我替他看了。”

  來自1200公里外的長三角——汽車工程師胡佳,有感于兒時看過的愛國主義電影,“和平年代做不了英雄,選擇來祖國的心臟看升旗,和大家一起唱國歌,這是我能表達愛國的最好方式。”

  來自1270公里外的長白山脈——薛峰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他的人生軌跡見證了祖國66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謝改革開放,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來自2660公里外的滇池翠湖——今年大學畢業的李興業,成為云南昆明市的一名基層公務員,“站在這里我感到榮耀,也感到了自己擔負的責任。從小就夢想能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在參加工作了,我一定會為這個夢想而努力奮斗。”

  來自3500公里外的絲綢之路——王小梅在烏魯木齊從事糧食行業,她一直向往來天安門,親眼看看原本只在電視里看到的畫面,“希望國家富強,民族安定團結,這樣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罚澳昵,被囚獄中的方志敏寫下千古絕唱《可愛的中國》:“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70年后,歷經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歷經無數普通中國人鑄劍為犁、辛勤耕耘,自由、富饒和榮光,已降臨在華夏大地。

  今天的中國,正以復興之路上的堅定步伐,回應著百年前先人的呼喚:“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