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天橋藝術中心下月20日開幕 傳承發揚天橋文化

2015-10-27  來源: 新京報
[字體: ]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及天橋市民廣場效果圖。11月20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將正式開幕,市民廣場同步使用。

  天橋地區曾經是北京最大的市井娛樂中心。

  天橋地區曾經是北京最大的市井娛樂中心。

  提起北京,就不能不說天橋;說起天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天橋文化。

  昨日(10月26日),記者從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位于天橋演藝區內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已經竣工,并將于下月20日正式開幕。古老的天橋文化將煥發新生機。

  規劃

  建演藝區傳承發揚天橋文化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這是清末民初著名詩人易順鼎在《天橋曲》中寫下的膾炙人口的詩句。

  在清朝和民國年間,天橋地區曾經是北京最大的市井娛樂中心。許多民間藝術家在天橋撂地表演,各種流行于中國北方的民間藝術形式都能夠在這里找到。撂地相聲、抖空竹、練把式,民間三代“八大怪”藝人在這里演繹絕活兒。

  除了民間藝術表演,北洋政府時期在天橋地區附近還先后興建了新世界游藝場、城南游藝園等現代游藝設施。

  不過,隨著歷史的變遷,現代的樓房和寬闊的馬路取代了傳統建筑,天橋地區漸漸沒有了老北京的氣息。老天橋的市井文化,也淹沒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

  2009年,北京市政府出臺“城南行動計劃”,要“打造天橋演藝品牌”,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北京天橋演藝區。

  2011年3月,《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天橋傳統特色文化演藝區,建設劇場群,使之成為傳統劇目與現代演 出相結合的演藝功能區”,將北京天橋演藝區建設納入北京市重點產業項目。同年10月28日,北京天橋演藝區建設奠基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天橋演藝區位于二環里南中軸,規劃占地總面積2.07平方公里。東至前門大街、天橋南大街、永內大街;西至虎坊路、太平街;南至永定門護城河;北至珠市口大街。

  天橋演藝區將打造集演藝總部、文藝演出、文化展示、旅游休閑、文化商務等功能為一體,以演藝業為特色,以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為配套,文化、 科技與金融有機融合發展的演藝產業區;園區將集信息發布、行業交流、演藝要素交易、演藝企業孵化、投融資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成為國內外及北京文化演藝業要 素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

  新貌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劇院魅影》

  天橋演藝區的起步區項目包括天橋藝術大廈、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市民廣場、天橋匯及天橋歷史文化景觀項目。

  在這些項目中,天橋藝術大廈是演藝區首席辦公中心,已進駐包括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內外知名文化機構,并引進田沁鑫工作室、龍馬社等文化演藝類客戶。

  天橋匯則將打造成為以曲藝、雜技等傳統演藝為特色的小型劇場群,成為傳統表演藝術的展示舞臺,天橋匯一期預計于今年年底竣工。

  起步區里的“重頭戲”,就是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它位于西城區南中軸路西側,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天橋劇場之間,占地1.65公頃。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包括1個1600座具有國際水準、以音樂劇為主的大型劇場,1個1000座的中型戲劇場,1個400座的小劇場和1個300座的多功能廳。其中,大劇場有 1600個座位,是北京城第一座音樂劇專業劇場,未來將以國內外音樂劇為主,輔以綜藝晚會、話劇、舞劇、小型演唱會、芭蕾等演出。

  目前,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下月20日將正式開幕。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開幕演出季開設“新經典、新體驗、新力量”三大主題,邀請了包括中國、英國、法國、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6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院團,呈現包含音樂劇、話劇、音樂會、娛樂秀等多種類別的精彩演出。

  中心開幕演出季首演大戲為音樂劇大師韋伯的代表作——大型音樂劇《劇院魅影》,該劇獲得超過50個世界主要戲劇獎項,迄今已在全球27個國家、145個城市演出。

  惠民

  市民廣場成百姓新文化樂園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負責人說,除劇場演出之外,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還將發揮演出行業創新、示范和孵化基地的作用,舉辦一系列諸如扶持新銳舞臺藝術導 演、藝術教育等的活動,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各種藝術活動及藝術培訓中來,提高藝術素養,使藝術消費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

  同時,位于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北側的天橋市民廣場,目前也已經完工,并將隨著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一起投入使用。

  市民廣場地上將成為街頭文化展覽、演藝展示、藝術交流和戶外多形式的展演平臺。地下一層約3000平方米用于文化展示及民俗博物館,地下二、三層為停車位。

  即將開始籌建的民俗博物館以“北京文化、北京演藝、北京民俗”為展示內容,表現古今天橋文化主題,放大北京民俗文化藝術。

  博物館計劃在形式上將傳統陳列與互聯網科技手段相融合;在內容上實現展覽陳列與休閑娛樂的結合;在商業挖掘上,將民俗手工藝品的傳承與文化產業的開發創新并重發展。實現館內800平米與館外3000平米的互補,多處互動。

  市民廣場還將承擔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觀眾和地鐵8號線客流的疏散功能,已經完成了與地鐵8號線的接駁方案,這意味著市民通過乘坐將來通車的8號線三期,可以直接到達天橋市民廣場乃至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文保

  香廠新市區保護方案正制定

  “老天橋”除了有各種民間藝術,天橋香廠新市區還曾經引領民國時尚。香廠新市區位于西城區虎坊橋路口東南側,總面積約22公頃,建于1914年至1918年。

  定位于新、奇、特的香廠新市區,曾是京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堪稱舊京城的CBD,匯聚眾多劇場、電影院、曲藝場和中西餐館等,一度是上流階層和精英人士熱衷的社交場所。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人說,香廠新市區曾首設路燈、汽車出租行等新鮮事物;位于其中的東方飯店是北京第一座由中國人投資建設、自主經營的高檔飯店,也是目前香廠地區僅存的保持原有名稱和業態的民國公建。

  去年,北京市名城委辦牽頭組織召開“香廠新市區”保護建設可行性方案研討會,專家建議要對重點歷史道路等進行保護,加強改善區域內居住環境等。目前,香廠新市區保護與發展規劃方案也已經在制定中。

  過去的天橋,是北京民俗文化的搖籃;今后的天橋,相聲、評書、雜技等傳統藝術形式還在,音樂劇、話劇、芭蕾等現代藝術也將層出不窮輪番登臺,一個中西文化的薈萃之地正冉冉升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