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曾公布新一輪教改方案:將把全區中學納入到學區制管理之中,按照行政區劃劃分為17個學區,全部學區在12月底前成立。
昨(19)日下午,海淀區教委正式公布了這17個學區的名單、范圍,及區內對應的中小學,表示將在學區內均衡教育資源;但海淀區也表示,學區制改革并不意味著“小升初”范圍限制在各個學區之內,同時各個小學劃片范圍基本不變。
各學區學校及對應街道公布
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等原因,海淀北部的西北旺、溫泉、上莊和蘇家坨四個鎮,在“教育高地”海淀區內,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遠遠落后于中部和南部,是該區教育資源較為薄弱的地方。
此前,海淀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將把優質教育資源引入北部地區。今年4月,溫泉蘇家坨學區、羊坊店學區率先試點學區制改革。
昨日,海淀區另外15個學區的名稱及范圍也正式公布,并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革,正式成立。
“依據街鎮行政區劃界限”,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輪學區制改革同時以現有的12個小學學區為基礎,將區內現有的122所小學、77所中學劃分為17個學區,對應29個街鎮。
學區內將共享師資教學設置等
“學區統籌整合地區內的各類各級教育資源”,該負責人介紹,將在學區內通過共享課程、教學設置乃至師資,推進學區內的教育資源均衡。
具體而言,會通過學校自身提升、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與科研機構合作、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等方式,促進各學區內資源的均衡,例如十一學校、人大附中和清華附中都已在北部地區“空投學校”,包括翠微學校的溫泉分校,和上莊西北旺學區的清華附中永豐學校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學區制改革中,北部地區學校名稱變化較大,這與學區劃分依據中,校數依據獨立法人資格計算有關。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次有8所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小學分別并入了8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小學;7所過去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小學,合并成3所具有法人資格的小學;2所小學獲得了獨立法 人資格。
■ 焦點
“小升初”派位區域基本不變
針對家長關注的升學問題,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學區制改革后,初中入學并非只限制在學區內。同時今后幾年內,海淀區各中學的“小升初”派位區域也將保持穩定。
也就是說,大派位外,海淀區依然保留著特長生、初中寄宿制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等多條合規渠道,“并不是僵化的‘鎖區’”。他說,學區制改革的重 點在于,改變以往學區內只有小學的格局,將中學融入,打通了中小學銜接的基礎;而目前各小學和初中的入學劃片范圍也基本保持不變,“就近”完成。
他舉例說,按照新劃定的學區,理工附中在紫竹院學區內,但按照原有的小升初派位,該校也可招收羊坊店學區的學生。
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海淀區有16所公辦中學具有招收寄宿初中生的資格,小升初民辦校中學14所,其中不少知名中學均可面向全區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