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27日舉行聯組會,對2015年北京市100億科技大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題詢問,發現存在立項“先有錢再找事”、促進科技成果轉換率效果不明顯、監管追責力度不夠等問題。
據了解,北京市市級科技大額專項資金已實行多年,其中2015年安排100億元,至今已累計安排550億元。北京市政府的專管副市長,以及北京市發改委、科委、經信委等8部門負責人接受詢問。
北京市人大財經委主任王琪等人大代表指出,科技大額專項資金在推動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作用明顯,但由于對大額專項資金投入目的、使用 方式規劃不夠明確,謀事不實,導致立項過程中存在“拿著帽子找人”“先有錢后找事”“事沒有著落錢繼續花”等問題。有人大代表提出,根據調研和審計結果, 發現部分大額專項資金并沒有真正用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對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高朋表示,大額專項資金來源眾多,管理不一,個別項目存在交叉、重疊支持現象。需進一步打破各部門條塊分割,以事定錢,以責定事,提高資金使用的系統性、一致性和針對性。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李穎津表示,將研究預算管理和財政科技資金的有效結合,逐步改變大額專項資金管理模式,從先統錢再統事,轉為統籌科技發展的事項、投向和重點領域。
針對備受關注的大額專項資金監管不力、缺少對各級部門問責追究問題,北京市審計局局長吳素芳表示,相關審計及整改情況將被列入部門考核事項,并擴大審計整改結果公開范圍,整改不到位的要查明原因,區分責任,作出處理,違法違紀違規的將移送相關部門。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表示,應在財政投入之外,創新更多符合政府職能的方式,明確大額專項資金“不是分錢的權力,而是花錢的責任”,更有效地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