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擁有561萬輛機動車的北京市正在推廣一款手機app 程序,它能夠幫助解決輕微事故,并因此減緩這座城市的交通擁堵。在諸多分析報告中,北京的城市擁堵長期受到關注。
移動app:快速處理交通事故
“事故e處理”app在2015年11月20日正式推出。當發生輕微交通事故,使用這款APP的當事人可以把自己拍攝的現場照片上傳至快清快處 科技系統平臺,交警可以在網上進行責任認定和損失鑒定。這樣,交警無需到現場,當事司機就可以達成協議,并將事故車輛快速撤離現場。
此項舉措旨在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輕微車輛事故已成為城市擁堵主因之一。據悉,高峰時段,事故車輛在現場滯留一分鐘就可導致兩三公里的擁堵。而北京市90%以上交通事故為無人傷事故,通過app軟件快速對接服務,可以使車輛盡早撤離現場,緩解交通壓力。
北京市交管局數據顯示,事故app軟件上線運行以來,注冊用戶達15.7萬,1500余起交通事故在手機客戶端完成處理。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致堵報警降低7.48%。
最新的緩堵嘗試
該APP軟件是北京最新的嘗試。它已嘗試了幾種解決交通擁堵的方法。早在2007年,北京市即推出“機動車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規定“應當挪車而未挪車” 造成嚴重擁堵,交管部門將予以200元罰款
但當事人“不敢撤”的憂慮并未消除。此后的數據顯示,事故當事人主動撤除現場情況占所有自行協商事故的不足20%,相當一部分自行協商事故都是在民警到場后對當事人進行指導后撤除現場。而在民警抵達現場途中,受擁堵區域總是不斷擴大。
互聯網+:用效率換時間
伴隨移動網絡技術成熟,“互聯網+”模式為快速處理交通事故贏得了空間。通過app軟件,每個市民隨身攜帶的手機可能成為一個對接政府服務的辦 事窗口,而政府則可以電子化、流程化的快速處理全市各地區交通事故,相比傳統的交警抵達現場、一對一模式,速度大為提升,從而為實現快速挪車、緩解交通贏 得空間。
而在“事故e處理”app 高效率的背后,是政府對“北京擁堵”的反饋機制,是政務服務流程的精簡、政務數據的共享,各部門“數據孤島”的匯融。
據悉,“事故e處理”系統須建立在信息共享機制之上,交管部門將通過已有路面公安視頻監控設備或交通事故當事人自助拍照的方式,及時獲取本市行 政區域內交通事故的影像信息,并交互至“交通事故快速處理信息交互系統”,供警方及保險行業查詢、下載,以便保險公司對有影像信息的事故,向當事人提供更 為簡便快捷的理賠服務。
智能交通:用數據升級政務能力
北京市交管局數據顯示,使用APP處理的事故,當事人現場拍照取證平均用時3分鐘,進行到自行認定或遠程指導環節時已撤除現場,理論上事故占路的時間也能夠縮短到3分鐘,有效減少了事故占路,緩解了事故致堵。
人多了、車多了、擁堵了,城市每天在不斷升級,政務服務管理能力也需適應這變換。
目前看,北京市提升城市緩堵能力,一個重要的方向在于新技術的應用,更在于政府部門能否利用新技術進行政務流程再造,對社會需求做出及時、有效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