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海淀中小學生在優質中小學就讀的比例將達到75%以上。昨天,記者從海淀區教委獲悉,海淀近期將完成對20余所中小學的布局調整。此外,今年海淀還將在全國率先打破教師編制限制,投入2000萬資金招聘100名左右無編教師,進行人才儲備。
去年新增1萬余個優質學位
昨天,海淀區委教工委副書記、區教委新聞發言人喬鍵介紹,海淀區是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辦學規模最大的區縣,共有中學78所、小學97所、幼兒園 160所,還有1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工讀教育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和435家民辦培訓機構。中小學生在校生總數達25萬多人,占全市總數的五分 之一;專任教師2.3萬多名,占全市總數的15%。
據介紹,2015年海淀新建一○一中學溫泉校區、中關村三小華聯校區、紅英小學六里屯校區等3所中小學和民族幼兒園等2所幼兒園,新增學位近7000個。全年合并、承辦20余所學校,新增1萬余個優質學位。
近期,海淀區將完成對20多所學校的調整。包括北大附小承辦肖家河小學、白家疃小學并入翠微小學、人大附小承辦亮甲店小學、永定路中學并入育英 學校等。在北部地區,優化教育布局,小學全部設置為獨立法人單位,實施財務獨立核算。此舉也解決了海淀區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同時,海淀還新建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增8對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學校。
據悉,2015年海淀區小學入學、初中入學就近入學比例分別達到93%、90%。優質高中校增至15所,優質高中名額分配比例提高到40%。
計劃招聘無編教師“區管校用”
記者了解到,在海淀區未來5年的規劃中,中小學生在優質中小學就讀的比例將達到75%以上。
海淀區教委主任陸云泉表示,海淀區要著力解決每個學區的教育資源和均衡問題,激發教師和校長的辦學活力。目前,海淀區的中小學教師仍處在嚴重缺 乏的狀態,隨著中高考改革的推進,分類教學也將帶來教師吃緊,海淀區教委將打破編制束縛和人事管理瓶頸,成立“人才儲備庫”,采取“區內職評”的方式激發 教師活力。
對此,海淀區將率先在全國打破教師統籌編制的限制,今年計劃投入2000萬,招聘100名左右區屬無編教師,實現“區管校用”,他們也同時進入 “人才儲備庫”。據悉,這些一線教師全部按照正式教師標準招聘,但沒有國家編制,他們的所有費用由區里支出,各種福利待遇及職稱評定等與在編教師無差別對 待。這些教師有可能是退役運動員、足球教練、科學老師、骨干學科老師,他們將補充到校園足球、冰雪等教學中,解決學校教師的結構性缺失問題。
此外,海淀區將對校醫、網管等崗位實現購買服務,成立保健中心和網絡技術中心,統一調派校醫和網管,不再占用學校編制,從而將更多編制投放到一線教師中。
教師將可不受年限約束評職稱
同時,海淀區教委還將推出自己的“地方糧票”,年輕的優秀教師可以不受年限約束,達到一定水平便可參加職稱評定,其結果在海淀區內得到認可,以此吸引更多優秀的教師加盟海淀。
另據陸云泉介紹,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海淀區未來的工作重點之一。今后,海淀區不會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但是從今年起,會對全區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全面排名。
全區排名靠后的學校校長,將被“請去喝茶”,由教委與學校共同研究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對策。
□調整匯總
已調整的學校
將紅山小學并入中關村三小,成為中關村三小紅山校區;
將北洼路小學并入海淀區實驗小學,成為海淀區實驗小學北洼路校區;
將陶行知中學并入交大附中,成為交大附中東校區;由交大附中承辦105中學,更名為交大附中第二分校;將向東小學和藝師附小并入農科院附小;
由八一學校承辦六十七中學,更名為八一學校附屬玉泉中學;由北大附中承辦北醫附中;
萬壽寺中學、萬壽寺小學分別更名為北外附中、北外附小,將魏公村小學并入北外附小。
近期將要調整的學校
1.由北大附小承辦肖家河小學;2.由人大附小承辦亮甲店小學;
3.將永定路中學并入育英學校,更名為育英學校航天校區;4.在北部地區,優化教育布局,小學全部設置為獨立法人單位,實施財務獨立核算。
包括:溫泉中心小學更名為海淀區和平小學,并將東埠頭小學并入和平小學;
將白家疃小學并入翠微小學;
將蘇家坨三四村小學并入蘇家坨中心小學;將周家巷小學并入北安河中心小學;將紅星小學并入臺頭小學;
將宏豐小學并入永豐中心小學;
將東馬坊小學并入上莊中心小學;
將冷泉小學、唐家嶺小學并入紅英小學;
合并白水洼小學和前章村小學為“海淀區翠湖小學”;合并大牛坊小學和西玉河小學為“海淀區科技園小學”。
新建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首師大附屬玉泉學校豐聯小學并入而成為九年一貫學校的清華附中永豐學校。
新增8對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學校
民族小學和交大附中,雙榆樹一小和中關村中學,培英小學和育英中學,八里莊小學和首師大附中,和平小學和一○一中學溫泉校區,北醫附小和北醫附中,萬泉小學和理工附中,九一小學和北醫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