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國勾畫未來城市發展“路線圖”

2016-02-2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2個月后,與之配套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1日公布。這一綱領性文件勾畫了“十三五”期間乃至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城市發展的“路線圖”。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上一次中國召開這一會議是確立“改革開放”大戰略的1978年。時隔37年,這一跨越歷史的會議描繪了新時期中國打造現代化城市的美好藍圖。

    此次公布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中國城市實現未來發展藍圖的具體“路線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備,城市各項功能日趨健全,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同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如城市規劃前瞻性、嚴肅性、強制性和公開性不夠;城市建筑亂象叢生,特色缺失,文化傳承堪憂;城市建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攤大餅”;違法建設、大拆大建問題突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等。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介紹,《若干意見》提出了中國未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總體目標: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行,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規劃是城市之本。針對城市各種規劃“打架”、城市規劃執行不到位等問題,《若干意見》重申依法制定城市規劃,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嚴格依法執行規劃,實現規劃督察全覆蓋。

    建筑是城市凝固的文化。《若干意見》提出“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八字建筑方針,明確提出要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加強建筑設計管理,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觀形象;保護歷史文化風貌,促進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際線、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

    “文件為近年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建筑外形而犧牲功能、過度追求炫耀而混亂文化取向敲響了警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說,《若干意見》將城市特征風貌塑造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釋放出中國下一步將塑造具有中國文化、中國氣質、中國特色城市的積極信號。

    此外,《若干意見》部署了一系列操作性強的破解難題“實招”和“新提法”,讓人眼前一亮:如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樹立 “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市民開放,等等。

    《若干意見》還明確了一系列城市發展的“時間表”:用5年左右的時間,全面清查并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完成所有城市歷史文化街 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等;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等;力爭用10年左右時 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等等。

    楊保軍認為,未來,中國將會更注重城市發展的質量,告別粗放式發展,推行精明增長,倡導集約、節約和綠色的行為理念,讓城市更好保障老市民和數以億計農村涌入的新市民的生活需求。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