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水利部獲悉,自修訂后的《水土保持法》于2011年3月1日頒布實施以來,長江流域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超7萬平方公里,全流域已實現水土流失面積由增到減的歷史性轉變。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資料顯示,5年來,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1萬平方公里,完成中央投資100.81億元。
同時,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在長江流域穩步推進,云貴鄂渝世行貸款水土保持項目通過了世行 的評估驗收,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已覆蓋了長江流域14個省(區、直轄市)、417個縣(市、區),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投資倍增。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劉震指出,水土流失是山區、丘陵區一種漸進性災害,被列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十大環境問題之一。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水土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威脅國家生態安全、防洪安全、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
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與2000年土壤侵蝕遙感調查成果相比,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14.6萬平方公里,減幅達27%。劉震表示,水土保持在保護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脫貧致富,保障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彰顯。
位于長江流域中上游的重慶市忠縣任家鎮老鸛、龍翔、中河等村,治理水土流失8.67平方公里,柑橘定植面積8.67平方公里,產果1945噸,實現銷售收入372萬元,實現了保護長江和群眾致富的有機結合。
忠縣任家鎮村民謝桂芳說,自從長江水土流失情況得到改善,沿岸的農民成了最大的受益人,“田里種稻子飽肚子,坡上種柑橘掙‘票子’。”
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全流域依法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超過4萬個,1.15萬個項目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時”的要求,開展了水土保持 設施專項驗收;流域機構和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7.38萬個生產建設項目開展了監督檢查,查處了一批水土保持違法案件;共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近 30億元,生產建設單位投入水土保持資金1200多億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積2萬多平方公里。
經過近30年的水土保持重點防治,長江流域實現了水土流失面積由增至減,生態環境總體向好的良好局面,但是水土流失防治任務依然艱巨。目前全流域還有水土流失面積38.5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21%。
水利部表示,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與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使長江流域80%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治理或生態修復,中度以上的侵蝕強度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