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燕房線閻村北停車場,一列燕房線列車正在進行動車調試,調試時列車可以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
不設司機,全程遠程調度;遇到障礙物1.4秒緊急制動……昨天,記者體驗乘坐了正在進行動車調試的燕房線列車。市重大辦與市軌道交通建設管 理公司介紹,該線路將成為本市第一條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駕駛地鐵。按照計劃,正在或即將建設的5條地鐵新線也都將實現無人駕駛,北京地鐵版圖上一個四 通八達的無人駕駛網絡正在形成。
提前一年半動車調試
列車最前面的駕駛室里,司機林彥孟坐在操作臺前,大大小小的屏幕、按鈕一大堆,看上去和普通的地鐵列車毫無差別。但真正控制這列車的不是司機,而是對講機另一邊、幾公里外的調度中心。
“無人駕駛”已在國內軌道交通行業喊出多年。2008年開通的機場快軌算是北京第一條具有無人駕駛技術的地鐵線路?上У氖牵@條地鐵并未 真正實現無人駕駛,即使現在依然會有司機在車內操作。上海地鐵10號線也被貼上無人駕駛的標簽,但和北京機場快軌一樣,技術都來自國外。
技術研發和籌備了多年后,燕房線在2013年底開建,國產無人駕駛技術終于落地,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主導,信號系統由北京交控研發,列車則來自中車長客和四方,是名副其實的“全自主”。
規劃顯示,燕房線主要位于房山,沿著燕房路、京周路、大件路、長虹西路走行,全長14.4公里,設車站8座,分別為燕化站、老城區北站、饒樂府站、顧八路站、星城站、閻村站、大紫草塢站、閻村北站。
由于是自主技術首次亮相,對于燕房線項目還是極其小心。“燕房線已經提前一年半的時間動車調試,而普通地鐵的調試基本只是在開通前幾個月進 行。”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今年燕房線列車一開始先在停車場試車線上調試,已經能自動休眠、喚醒和折返;爭取在今年年底,讓列車跑 上東段四站的正線上調試;明年全線貫通后,進行全線的調試運行。
遇到障礙物1.4秒緊急制動
安全問題是乘客最關注的。研發人員這兩年也在反復向各方解釋這個問題:“無人駕駛技術在國際上已經很成熟了,甚至可以說無人駕駛技術會比有人駕駛更安全。”
對于無人駕駛列車來說,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就是要替代司機的“眼睛”,能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現在在閻村北停車場調試的兩輛列車車頭下,都 安裝了黑盒子,這其實就相當于列車的眼睛,負責檢測障礙物。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技術負責人饒東向記者演示,一旦列車接觸到障礙物,便會在1.4秒里迅 速反應緊急制動,按照列車運營后80公里/小時的時速,緊急制動一旦啟動,列車便可以在200米的距離中實現停車。而列車遇到的所有情況瞬間傳送到指揮中 心,會有專門的技術人員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像紙片、昆蟲這一類障礙物列車會選擇“無視”,只有質量較大的障礙物才能逼停列車。而北京的地鐵是處在全封閉狀態的,遇到大型障礙物的幾率也小,乘客大可放心。“除了障礙物檢測外,列車還能實現自動脫軌檢測,這項技術在世界上也是頭一份。”饒東說。
與普通地鐵一樣,燕房線列車每節車廂的車門旁也會有一個緊急呼叫的按鈕,此前車廂內一旦發生特殊情況,乘客可以通過這個按鈕聯系駕駛室里的 司機,而在無人駕駛的列車中,這部“電話”則是直接連接到指揮中心,加上列車具備全監控功能,雖然不在現場,工作人員也能在后方對車內情況了如指掌。
雖然目前的列車還是設置了操作臺,但在未來運營中,操作臺將實現全封閉。
6條新線均可實現無人駕駛
目前,燕房線已交地位置已經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全線區間和7個車站實現開工,其中4個車站已經實現封頂,老城區北站和部分區間因拆遷原因未 實現開工。為了讓燕房線更好的與線網銜接,東邊的房山線也開始西延,將與燕房線同步開通。開通后,在閻村北站,便可實現燕房線和房山線的換乘。
“無人駕駛技術是軌道交通中最先進的,北京地鐵是應該、也是能夠實現的。”饒東說,F在北京地鐵的無人駕駛線路才只有機場快軌的28公里,而到燕房線開通后,將突破40公里。
據悉,未來北京除延伸線以外的新建線路中幾乎都將實現無人駕駛。去年和今年開工的3號線、12號線、17號線、19號線和新機場線已經敲定 采用全自動運行系統,可以實現無人駕駛。這5條新線均計劃將在2019年或2020年開通運行,到2020年,北京地鐵的無人駕駛里程將飆升至200公里 以上,超過運行線路的五分之一,形成一張龐大的無人駕駛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