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通訊:冰雪激情已經燃起——重訪延慶、崇禮見聞

2016-03-24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北京延慶,河北張家口崇禮,長城腳下的兩座小城,6年之后,將要承擔北京冬奧會所有雪上項目的比賽。

    2015年3月,北京冬奧會申辦沖刺前,新華社記者走訪延慶與崇禮,傾聽了兩地干部群眾對于冬奧會申辦成功的美好祝愿。時隔一年,當記者重返延慶與崇禮采訪發現,兩地已經開始呈現出濃濃的冬奧小城氛圍,生機勃勃,激情難抑。

    一個背靠京津冀五千多萬人口的滑雪圣地的雛形,已經顯現。

    幸福的煩惱:滑雪愛好者紛至沓來

    時隔一年,延慶縣、崇禮縣,已經變成了延慶區、崇禮區,但變化遠遠不止于此。

    “今年來崇禮滑雪的人太多了,通往雪場的路上都堵車了……”崇禮云頂雪場高級管理人員趙瓊告訴記者。

    3月20日,盡管山上仍然覆蓋著不少白雪,但崇禮云頂雪場這個雪季正式結束,進入到維護階段,夏季的一系列活動策劃也已開始啟動。6年后,北京冬奧會部分比賽將安排在云頂雪場,云頂大酒店將作為賽區媒體酒店。

    這是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后的第一個雪季,繁忙即將告一段落,趙瓊喜滋滋地在辦公室里,接到了各個部門匯集過來的數據:這個雪季長達133天,累計吸引了16萬人次前來滑雪和游覽,收入近億元。一年前,記者來此處采訪時,這組數據分別是128天,12萬人次和6600余萬元。

    盡管對冬奧申辦成功帶動的增長勢頭有過預案,但如此兇猛的增長,還是大大超過了云頂集團的預期,甚至讓他們感受到了幸福的煩惱--前往雪場的車隊,排成了長龍。

    不僅云頂,整個崇禮都度過了一個繁忙而豐碩的雪季:游客激增30%,主力來自京津地區,還有相當數量的國內其他地方和海外慕名而來的游客。

    成功申辦冬奧會,讓這座藏在北緯40度附近大山深處,已規劃、建設了十余年的世界一流雪場,展現在北京、中國、亞洲,乃至世界面前。

    記者采訪時,雪季即將結束,但仍然還有人在雪場馳騁,趙瓊笑道:“這是真正愛滑雪的人。”記者看到,滑雪愛好者中,青少年占了相當數量,他們嫻熟滑行的身影,讓人印象深刻。

    北京延慶的兩大滑雪場,石京龍滑雪場和八達嶺滑雪場,因為距離市區近,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雪季,前來滑雪的游客爆棚,由此帶動了整個區域的冰雪和鄉村旅游產業。僅僅在猴年春節,延慶共接待游人713687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510.7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3.9%和36.6%。

    “最大的變化,是人的變化”

    “我們期盼2022早日到來,那時我們村里的硬件條件全部提升了,是一個美麗的冬奧小村,村民的收入也會翻幾番!”延慶區張山營鎮西大莊科村支部書記徐建喜憧憬著說。

    延慶賽區小海坨山就位于西大莊科村,村民帶記者爬到小海坨半山腰,這里的一個平臺上還樹立著冬奧會雪車等比賽項目的展板。在村委會的辦公室里,剛剛制作好的規劃沙盤清晰地展示著冬奧會將會給這座僅有50戶人家的小小村落帶來的巨變。

    徐建喜說,冬奧會將使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幾十年的飛躍,現在村民的收入的一大部分來自農家樂和民宿,“現在是100多元一間房,以后怎么說也得200、300多了!”

    去年7月31日,申冬奧結果揭曉,西大莊科村村民一早就聚集在電視機前,申辦成功后,村民們欣喜若狂,放鞭炮,喝啤酒,盡情慶祝。

    這喜慶的一幕,在崇禮也曾上演。崇禮縣太子城村,規劃中的冬奧村所在地,66歲的村民李果回憶說:為祝賀申辦成功,他還上臺扭了秧歌。

    “現在咱們的村民非常驕傲,許多離鄉多年的村民也都回來了,希望能夠參與到冬奧會的建設中。”李果說,“雖然大家都要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有點舍不得,但是一想到2022年,這里將是全世界都會知道的地方,村民們就想開了。”

    密苑云頂樂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肖煥偉感慨地說,申冬奧成功后,最大的變化還是人的變化,就云頂雪場來說,跳槽要走的人少了,學技術的人多了,就連拾金不昧的人都多了,“今年雪季,我們收到不少錦旗和感謝信,感謝我們的員工。現在大家心氣都很足,都想好好干,都很珍惜我們的品牌--有盼頭了!”

 基礎薄弱的京津冀西北部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要大干一場了!這是記者在延慶與崇禮采訪期間聽到最多的話,也是當地干部群眾最普遍的心態。

    在延慶,按照規劃,冬奧村將按照酒店標準建設,同時再規劃布局3至5家星級酒店,為冬奧賽事和冰雪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服務保障。而延慶賽區承辦完冬奧會后,將會建成一個冰雪主題公園,夏天則是一個休閑和避暑中心,

    在崇禮,冬奧的氣息更是無處不在。

    “雖然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但我們集團在崇禮投資的信心沒有變化,雪季結束后,我們將對云頂雪場原來的基礎設施進一步改造,同時也要在2022年冬奧會前,把原來規劃的八十余條雪道,以及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出來。此外,我們還要圍繞冰雪產業,引進一批雪服、雪板、壓雪機等產業。預計在冬奧會舉辦的時候,能夠提供5500多個就業崗位。”肖煥偉自信滿滿地說。

    一度是塞外貧寒山城的崇禮,因為蓬勃發展的冰雪運動,已脫去了全國貧困縣的帽子,如今,申冬奧成功,他們正滿懷信心走向全面小康。

    在崇禮太子城村,記者再度來到55歲的村民吳斌家,喜氣洋洋的吳斌兩口子正在吃飯,見到記者,激動地把碗筷移開,聊起來這一年的變化:兒子吳曉宇在雪場索道工作,由普通員工變成了技術員,工資從每月1500元漲到了5000元,同在雪場上班的兒媳婦懷孕了,“真是喜事連連!”

    冬奧會意味著什么?冰雪運動大發展、全面小康、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些都讓人們充滿了期待。

    在去年申冬奧結果揭曉前一個多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正式下發。北京牽手河北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后,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戰略版塊中原本基礎薄弱的西北部,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陳劍是京奧研究中心主任,是一位資深的奧運經濟研究專家。他認為張家口如果充分利用好2022年冬奧會的機遇,借助奧運經濟特征,即注意力經濟,做好綠色休閑城市的定位和規劃,圍繞京津冀的大市場,在旅游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生態環保產業、健康養生產業、體育產業等方面布好局,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陳劍預測,到北京冬奧會舉辦時,張家口轄下所有的貧困縣都將受益于冬奧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舉世盡知的綠色生態、休閑體育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冬奧城市!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