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新三板掛牌公司突破8000家 監管約談增加劍指違規亂象

2016-08-05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本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突破8000家。與不斷擴容相比,新三板市場的成交金額和市場指數卻連續回落。與此同時,部 分掛牌公司出現的違規亂象令人關注。對此,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近期監管約談增加,近兩個月來已采取了32次自律監管措施。

  掛牌公司達8044家,指數持續下挫

  8月2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突破8000家,截至3日收盤,掛牌公司總數達到8044家。其中基礎層7091家,創新層953家。

  記者觀察發現,盡管6月底新三板分層后市場曾經出現一段時間的掛牌“低潮期”,但近期企業掛牌速度再次提速。僅7月最后一周內,新三板就新增92家掛牌公司,單周新掛牌公司較分層初期增加了一倍左右。

  雖然掛牌熱情有所回升,但是新三板成交卻連續低迷。最近幾周以來,新三板單周成交金額均在30億元以下。機構數據顯示,自新三板分層之后的一個月內,創新層953家公司的日均成交金額僅有3億元左右。

  而反映市場心態和交投熱情的新三板指數,更是自今年年初以來就持續下挫。其中三板做市指數更是連續下跌八周,8月3日收盤跌至1096.24點,創下2015年2月以來的新低。

  聯訊證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認為,在新三板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后,由于對下一步政策不甚清晰,市場處于一種觀望的狀態,這或是分層后首月市場流動性平淡的原因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交易制度設計再次受到市場高度關注。自2015年以來,做市交易的掛牌公司數量雖然呈爆發式增長,但做市商的數量始終沒有太大的變化。

  操作違規亂象頻出,近兩月采取32起自律監管措施

  面對困境,一些新三板掛牌公司打起自己的小算盤,偷偷把錢借給公司內部人、分紅信息披露違規甚至老股東私自瓜分利潤等亂象近期頻頻曝光。

  7月下旬以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布的幾起約談自律監管措施,揭示了部分公司的行徑。

  春宇電子去年8月借給公司一監事168萬元,這一本應公開的信息卻成為“暗箱操作”,春宇電子既沒有履行公司內部審批程序,也沒有向投資者進行信息披露,兩天內就將這筆巨款打入這名監事的賬戶。

  另一家掛牌公司斯達電氣出現了“先分紅、后披露”的怪事。去年5月24日,思達電氣公布了《2015年度分紅派息實施公告》,決定分紅2300萬元。但令人驚訝的是,早在這之前一天,這家公司就進行了分紅股權登記。

  最奇葩的當屬銳創信通,這家公司去年老股東私自現金分紅不公告,分紅之后股價不除權除息。2015年9月1日,銳創信通在沒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 情況下,自行直接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紅利110.25萬元。按照規定,上市公司分紅、配股、送股、轉增股需要除息、除權,但在這家公司分紅后卻沒有除息。 這樣,銳創信通關起門來自己悄悄分紅后,還導致之后有不知情的投資者按照除息前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

  除此以外,新三板還曾有電商類掛牌公司將刷單收入列入報表,大量所謂“路演平臺”為公司掛牌募資過程中亂象百出,部分公司股價繼續出現“蹦極”現象等。

  記者統計,近兩個月來,全國股轉公司已經公布了32起自律監管措施。而在6月30日,全國股轉公司還對兩家未按時披露2015年年報的掛牌公司實施強制摘牌。

  理性看待新三板,監管須常態化長期化

  對于新三板市場中的亂象,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嚴格監管依然需要長期堅持,另一方面相關市場制度仍然待完善。

  付立春表示,新三板還很年輕,制度推出難一下到位,需要一步一步來。同時,投資者不要用A股市場賺快錢的思維方式看待新三板市場。

  在目前情況下,一些掛牌公司創新性與高增長的特點,和市場反應冷淡之間形成反差。雖然新三板掛牌公司平均研發強度明顯高于全社會的研發強度,一些公司更是業績增長迅猛,但這些并沒有在新三板掛牌公司股價上體現。

  申萬宏源證券場外業務部總經理蔣曙云表示,執行分層制度后,大量處于基礎層的企業,價值發現可能較為困難。這個市場對研究報告需求非常大。

目前由于公募基金無法投資新三板,造成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資本市場主流研究投資機構對于新三板未能投入大量投研力量。對此,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市場人士提出還應從制度上增加新三板公司對接投資者的途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