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限目錄”兩年攔住注冊1.5萬件
在可持續發展的天平上,一邊是疏解,一邊是轉型。
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過程中,一邊是減法,一邊是加法。
市發改委日前發布,本市嚴控增量的效果進一步顯現,自2014版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發布以來,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5萬件,“聚”和“招”的態勢進一步扭轉。
25家商品交易市場說“再見”
嚴控增量的效果正在本市進一步顯現。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本市堅持疏控并舉,做好非首都功能“減法”,為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增添寶貴空間。
這樣的結論,有直觀的數據支撐。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設市場主體11.85萬戶,同比減少8%,不予辦理的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2170件; 自2014版目錄發布以來,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5萬件,“聚”和“招”的態勢進一步扭轉。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新設市場主體數分 別下降77%、37.8%、29.8%。
與此同時,一般性產業疏解力度也在持續加大。上半年,累計停產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制造業企業174家,其中完成退出98家。
很多市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家旁邊的區域性交易市場正在逐步關停。動物園批發市場逐漸在疏解,道路暢通多了;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要轉型,阜 外大街變得好走;大紅門正在升級,一些批發市場陸續關掉,從永定門往南的路上,背著大包小包拖著幾十個鞋盒闖紅燈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本市已經調整疏解區域性商品交易市場25家,其中拆除區域性市場9個,拆除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疏解商戶9318 戶,涉及從業人員19196人;清退轉型升級16個,清退建筑面積5.26萬平方米,疏解商戶2946戶,涉及從業人員10384人。
醫院學校促進全市均衡
在疏解的過程中有人說,中心城是在“甩包袱”,把不想要的都甩出來。可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最看重的教育、醫療,也正在從過度集中的中心城向郊區蔓延,讓郊區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和中心城一樣的資源。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化工大學昌平南口校區,城市學院、建筑大學和工商大學新校區都在加快建設,信息科技大學、電影學院新校區已經加快啟動。
“目前,北京有些區連一所高校都沒有,未來的趨勢是要讓市區和郊區取得平衡。”一位相關負責人曾說。
目前,本市還計劃壓縮10%的市屬高校招生計劃,加快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和低端專業撤并,西城區兩所職校,將騰退1.9萬平方米校區。
醫療也在跟著大趨勢遷徙。目前,天壇醫院新院區遷建工程已經完成了60%的外裝修,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二期擴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設,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征地拆遷、周邊道路和市政配套等前期工作,都在積極推進過程中。
相關負責人還說,北京口腔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通州院區的選址工作已經在抓緊,近期就將展開。
京津冀攜手共同創新
在這樣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本市金融業、科技服務業新設市場主體數分別增長80%、20.7%,高精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疏解出的企業,也在搬家中,漸漸升級。目前,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已經開業,“大紅門”三個字正式進駐白溝商圈,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一期項目業已建成投運。
“我們正在研究建立市對區財政轉移支付激勵機制,加大對疏解項目的支持力度。”相關負責人說。
京津冀三地,還在努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相關負責人說,現在三地正在從“地相接”轉變成“人相親”。
目前,《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及三地改革試驗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復。
要說到具體項目,截至現在,“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母基金完成注冊工作。而電子城-天津西青科技產業園開工建設,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 加速,中關村核心創新要素加快在寶坻集聚,石家莊(正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規劃啟動編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簽約企業達到55家,中關村節能環保企業加 速向承德節能環保產業基地落戶。
相關負責人還說,在推進體制改革和試點示范方面,本市正在協調推動口岸一體化,爭取在天津港和北京內陸口岸之間形成落地分撥、商封直轉的新型轉關通關模式。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設立三地聯合理賠中心,推進保險服務標準一致。